品酒知性 酒品泄露男人气质(5)
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儒雅”一词恐怕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自内而外渗透出的内敛气质与风度。
想想以往我们经常用“奸商”一词来形容商界人士,不管他是否精英,“逢商必奸”,已经为其贴上了标签。虽然现在我也不能说商人就不奸诈了,但确实在他们的身上增加了一点儒雅的味道。这种味道的形成,显然是经过了文化的修炼、熏陶和滋润,不张狂,不孤傲,但在人群中却散发独特的魅力,让人几乎忘掉其商人的本质。
我的感觉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东西渐渐脱颖而出,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博学。有时候这种事情真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我所说的博学,不一定是饱读诗书、经纶满腹,而是在他们追求享受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积累起来的。
比如他们喜红酒,必然要了解红酒的基本知识,多少摄氏度恒温保存、什么温度下饮用口感最佳、什么酒最能挑逗你的味蕾;抽雪茄,也必得知道雪茄的常识,烟叶的选用、雪茄的制作、品牌的特点等等问题随之而来;还有关于吃,吃什么和怎么吃、为了什么而吃,这都包含了饮食文化,所谓见多识广,正是我想要说的内容。所以我说他们的“儒雅”多少带着“无心插柳”的意味,这是一个学习和积淀的过程,在他们与各自的小圈子朋友搭档闲聊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学习、交流和提升。
我并不排除这中间有炫耀的成分,在一群人中间表现自己的某项知识,感觉上是有点显摆的,但是他要显摆,前提也要他有能显摆的资本,具备比别人多得多的知识积累。而这样的积累,通俗点说,还真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某次我参加一个高档宴会,席间开了好几支红酒,包括拉菲、拉图等名庄的酒,一支就好几万元,而这酒是其中一位的私人珍藏。像这样顶级的红酒,在他家里的酒窖中还有很多。从醒酒到观色,再到品尝其味道,他一直是主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听者不大觉得他张扬,没有霸气地娓娓而谈,一点没有“我的山头听我的”的感觉。在我看来,没喝到一定的数量,那些评语是说不出来的,在这样的高手面前,其他人多少有点如同幼儿园小朋友,面对一位研究生,完全不在一个语言体系。即便你看过葡萄酒的“傻瓜书”,晓得怎么在这种场合藏拙,也不得不佩服他对于葡萄酒文化的博学。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吃。关于吃这件事,有两种态度,第一为了果腹,满足口腹之欲,这毋庸置疑;第二为了满足精神享受,这是一种为了“理想”的吃的态度,很显然,用嘴巴吃和用脑袋吃,得到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大家都饱了,可这“饱了”之后的满足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对这个问题,江宁说得更直接,他说不管是在吃的问题上还是在做人做事,往往都出于两个目的——— 欲望和理想。用嘴巴吃,不想其他,那是满足欲望;用脑袋吃,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那是满足理想。在欲望和理想之间,怎么达到一种平衡,这是个问题,既能果了腹,还能吃出点境界,以达到平衡,这就需要学问。做事也不出这两点,但显而易见,为金钱而做事和为理想而做事,气质是不一样的,这是江宁的理论。
比如我们那天吃的那道鹅肝,法国鹅肝早已经不被当成什么稀罕物了,但凡一个做法国菜的餐厅就能找到,甚至但凡西餐厅都能找到。那为什么还要吃它呢?为什么吃过之后还要津津乐道拿出来说呢?原因很简单,此味鹅肝已然不是普通的鹅肝了,它曾经被松露汁浸泡超过12小时以上,然后在上桌前又加了山西的汾酒,一入口便浓香满唇且回味深远,非一般鹅肝可以比拟。要知道,松露的味道要么是入口即香,要么是余味深长,把两种感觉融合到一起是很难的事情。这道菜的点睛之笔就是汾酒,它激发了松露的香味,让你一入口就觉得不同凡响,同时也延长了松露的余味,于是在鹅肝本身味道的底蕴之下,松露的味道也久久地萦绕其间,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这就是一种平衡,把各种味道平衡至最优雅的状态,既丰富又不霸道,最后定格的关键词依然是平衡二字,这也是欲望和理想之间最完美的黄金分割线了吧?
- 上一篇:上一篇:张裕爱斐堡期酒营销锁定塔尖消费
- 下一篇:下一篇:细数法国香槟身世 揭开酿造与涵义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