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奢侈品“肥水”回流 引导中国制造转型“奢侈品品牌”(3)
急功近利难造名品
事实上,中国的茶叶、瓷器、红木家具、玉器等等都富含奢侈品基因,这些商品也曾一度风靡欧洲上流社会并长期主宰了欧洲社会的主流生活。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当国外的奢侈品铺天盖地涌向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居然找不出几个像模像样的奢侈品牌。
此次上榜的贵州茅台酒可以称得上最具奢侈品基因的本土品牌,其“一摔成名”的趣闻被人津津乐道。
由于包装粗糙土气,茅台酒在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鲜被问津。不料一位参会人员不小心将一瓶酒碰倒在地,顿时酒香弥漫,吸引了许多人来围观,众人齐声称赞好酒。茅台一举获得该展会的金奖,并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名声大噪。
茅台酒的遭遇正映射了中国奢侈品牌的现实:虽是璞玉,却碰不上被精雕细琢的机遇。
在中国奢侈品协会秘书长罗川看来,中国奢侈品品牌之所以没能“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家这一第一个把关的“工匠”没能把好关。“有些企业打广告仅仅是为了名气,但名气是昙花一现的,不能立足。我们的很多传统品牌从市场调查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就没有一个文化沉淀的理念,总是想通过快出快进实现短期效益,对他们(企业)来说赚钱是首位。但国外企业不是这样,欧洲从市场开发的时候就考虑如何将产品背后的文化沉淀与故事表现出来。”
罗川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缺乏运作奢侈品品牌的意识和方法,处于下游的广告传媒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为“给钱的就是爹”的束缚,在传播战略中严重缺失文化养分。“为什么唐三彩、古瓷等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现在并不比日本强,是因为日本把历史和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品牌只是跟随市场现有潮流进行包装,丢了自己的本土文化。要真正打造高端品牌,必须在中国的产品、设计中充分挖掘把中国自己的文化内涵,而不是抛弃。”出席发布会的一名文化部官员如是说。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滕飞
- 上一篇:上一篇:特仑苏有机奶 打造360°专属全有机链黄金法则
- 下一篇:下一篇:奢侈品网购物流揭秘:奢侈品电商最高保价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