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美酒 > 品酒学苑 >

法国葡萄酒:品牌与文化的融合

时间:2010-09-23 02:37    来源:优网

提到葡萄酒,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法兰西共和国,这个同时拥有香水、时装、巧克力、美食、美女的国度。虽然法国不是葡萄酒产量最大的国家(意大利),也不是葡萄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西班牙),但是她的葡萄酒确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造就法国葡萄酒如此胜名的是那些遍布法国多如繁星的葡萄酒庄。

  法国作家梅里美的散文中写到:“壁垒,塔楼,棱堡,城垛,碉楼,还有成片的葡萄园,舒缓的河流和荫翳的道路。真是奇异无比,浪漫到家了……”这就是法国酒庄的写照了。和法国人的浪漫一样,酒庄承载的又不仅是浪漫,还蕴涵了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担当着法国重要的经济重任。

  1.8公顷葡萄园蕴育世界级品牌

  在近几年全球葡萄酒消费在逐年有所减少,法国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也由于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的大量涌入有所减少,但葡萄酒依然像法国一张耀眼的名片,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据法国葡萄酒与烈性酒出口联合会统计,2006年法国葡萄酒及香槟等其他酒类的出口突破80亿欧元。仅2006年头10个月,法国的酒类出口达69.88亿欧元,同比猛增了14.3%。按出口额计算,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居首,同比增长27%,香槟酒和干邑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2.2%,阿马尼拉克烈酒增长18.6%,伏特加酒猛增了132%。其中,英国是法国酒的最大消费国,而中国也进入了前10名。由于法国酒类出口的大幅增长,使得2006年法国食品的贸易顺差近85亿欧元。

  法国,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都能种植葡萄,在著名的十三个葡萄酒产区内,拥有近8万家左右的葡萄酒庄园,80余万公顷的葡萄园种植面积,出产46亿公升的葡萄酒产量。这些酒庄都拥有长达几个世纪甚至超过千年的历史。无论从品质和名气都堪称经典,同时从文化、历史、质量上,得到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的公认。在英国、美国等著名的拍卖会上,那些售价不菲,被投资家追捧的世界名酒大部分是法国的列级名庄。  这些酒庄都是一个个金字招牌,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法国是全世界最会创造品牌,最懂经营的国家。罗曼尼.康蒂酒园坐落在勃艮第,面积仅有1.8公顷,却使得全世界的亿万富翁尾随其后,不惜重金来俘虏她的“芳心”。英国《Decanter》杂志发表过一篇《价与天齐》的文章称,一瓶1999年份罗曼尼?康蒂在刚上市时的售价为750英镑,现在的成交价格大约是2100英镑。一位藏有600瓶罗曼尼?康蒂的收藏家说:“如果一上市就把它买下来的话,罗曼尼?康蒂会是铁赢的庄家,不管是哪一个年份。好的年份,像1990年或1999年,利润更丰,像镀了金一样。”  “精雕细作”的小农作业模式  葡萄酒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种农产品,一种带酒精的饮料,但对法国人来说是文化,是生活。这种葡萄酒文化和生活的灵魂又凝聚在那遍布全法国的葡萄庄园里。酒庄最早就起源于法国,每个酒庄面积都不大,但是从种植、酿造和销售,这一系列工作都在酒庄中完成。所以不论从葡萄品种的选择,种植方法和酿造方法都体现出酒庄独一无二的特性。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其实也是出于对最终葡萄酒的风格和质量的控制。讲究葡萄的种植、管理、葡萄酒的酿造到销售一条龙作业,把葡萄酒的质量控制前移到种植种的每个环节,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控制。在每一个环节上保证酒的品质,也最大可能地体现自家的酿造风格。由于每个庄园的规模都不大。精工细作是这些酒庄一直坚持的工作态度。以波尔多地区为例,该地区共有11万公顷葡萄园,却有1.2万家酒厂。一家平均下来只有9分地,是典型的小农作业模式,而且大约有400多家经销商,来做整个波尔多酒走向世界的销售工作。  “精工细作”的方式,造就了法国葡萄酒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酒庄本身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体现了酒庄胜名的品牌与高雅的品质。
例如,法国被誉为“酒中之王”的拉菲堡就坐落在波尔多上梅多克(Haut-Medoc)的波雅克村北部的一个山丘上,共有90公顷,面积是顶级庄园中最大的一个,每年产出大约180000—240000瓶。  在1855年波尔多列级酒庄评选排名中,拉菲酒庄列于首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34年,那时候酒庄是一个叫拉菲的贵族的家族产业,在14世纪时,已极有名气。历史上很多权贵、名流都对它情有独钟,路易十五、篷皮杜夫人、英国首相沃波尔都是它的追捧者。今天,它仍是很多葡萄酒收藏家和投资者炙手可热的“宝贝”,一瓶1.5L的82年(很多人认为是最好的年份)的拉菲酒,市价已经在5万元左右。据说,在《夜宴》首映的庆典酒会上,82年的拉菲就是宴席上的珍馐佐伴。  当然,拉菲葡萄酒的品质也是无庸质疑的,酒庄在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方面极其严格。每公顷只种植8500株葡萄,而且采用人工采收,只能当葡萄充分成熟的时候,才能采收,采收后的葡萄还要进行筛选,每公顷收成4000-4500升葡萄汁。也就是。大约每株葡萄树只能酿出350ml的葡萄酒。当葡萄酒酿成以后,还需要进行分级工作,只有最好的葡萄酒才能被贴上拉菲堡的酒标,如果酒的品质大不到标准,这一年就不出产正牌的酒,只出售副牌。(次等酒,价格和品质与正牌有一定差距,酒标上会表注出)。  这些顶级葡萄酒由于数量少,在销售方式上也有了变化,以前都是在酒庄内销售,现在主要以销售酒花的方式。对于酒花的买卖,是法国葡萄酒销售体系中甚为重要的一个传统销售环节。对于酒庄来说,出售酒花可以保证资金快速的回笼,降低销售风险。给与酒商在价格上的优惠,使其牢牢地与酒庄捆绑在一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同样,酒商也会因为自身的利益,通过商业推销宣传,比如,开宣传酒会,请世界最著名的品酒师写酒评,发表在知名的酒类媒体上,引起消费者的追逐,提高成酒的销售价格,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这样的销售模式保证了酒庄与酒商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何持续至今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避免了在销售的过程中出现“假酒”。现在,这种方式也使得葡萄酒变成了一种可以收藏,可以投资,不断增值的新领域。  严格的政府监管和保护  法国政府在保证葡萄酒的品质上也探索了很久,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之后,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葡萄酒管理体系,并且写入法律,严格管理。

  1864年,来自美国的葡萄根蚜虫给法国葡萄酒产业带来了重大危机。它首次在Gord 出现,然后它几乎把法国所有的葡萄园摧毁殆尽。当然,法国葡萄园最后终于结束苦难,他们将法国葡萄树接枝到了不受蚜虫侵袭的美国土生葡萄树根上。当然,整个法国葡萄产区必须重建。这次危机之后,某些地区甚至放弃了葡萄的栽种。 蚜虫危机摧毁了几乎所有的欧洲葡萄酒园,同时带来了葡萄酒的缺乏。造成假酒和人工酒的开始泛滥。为了阻止上述行为,1889年8月14日通过一项法律,明文规定葡萄酒的定义为“新鲜葡萄或新鲜葡萄的汁经过全部或部分发酵后所得到的产品”,而且于1905年成立“假酒防范部”。

  法国葡萄酒的重建又带来了生产过剩以及葡萄酒价格下跌的后果。到了1907年,由于价格暴跌导致以“葡萄酒皇帝”Marcelin Albert所领导的葡萄果农的暴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因葡萄园乏人照顾而收成减少,但战后情况马上改观,1931年至1939年间葡萄产量大增,造成又一次生产过剩,有关当局不得不再度插手干涉。为了稳定市场,他们严禁葡萄产量过高,并禁止新栽种葡萄树。  自1935年INAO(法国国家葡萄酒及烈性酒控制命名管理局)成立后,所有法国上好葡萄酒就由“法定产区”的法例来管制。接着,1949年起上述机构也负责“优良地区餐酒”管制法例的执行。到了1979年,ONIVINS(法国国家葡萄酒行业管理局)则肩负起“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的法例管制责任。  今天,法国政府在法国葡萄酒的品质管制机构已经趋于完善,所有法国葡萄酒都受到4个机构(INAO法国国家葡萄酒及烈性酒控制命名管理局、ONIVINS法国国家葡萄酒行业管理局、DGCCRF法国国家竞争、消费、反欺诈管理局、DGI法国国家税务总局)一系列的监督。从生产、流通、标签,法国政府都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这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同时,法国葡萄酒各个地区、酒园、葡萄品种、产量等管理清晰、细致,并且可操作性强。如果,有的酒庄不符合这些要求,或者投机会受到很严格的处罚。这样的方法,也被后来的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效仿。所以,在购买法国葡萄酒的时候,从酒标中就能得到正确的产地、酒精度、级别等信息。

  同时,法国政府很注重在国际市场上对法国葡萄酒的保护。原产地域产品命名保护制度(以下简称原产地命名)最早源自于法国,是一种保护特色产品的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因为产品的特征来源于产地,是产地赋予它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现代工业生产中不惜代价的、强大的生产力机制不同,原产地命名产品注重的是百年传统、特性和质量。  法国的葡萄酒生产一半以上都是小规模的传统的酒庄模式,而且非常有竞争力的。在国际市场上,以原产地命名的整体品牌出现,打的是产地品牌(如波尔多酒)而不是企业的商标品牌。商标是共用的,只不过在下面注明是谁家生产的,是哪个酒庄的,这样不仅降低了对外的宣传和推广费用,但是法国的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而细致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波尔多地区的酒厂从内部来看,虽然小而分散,但对外却是一个强有力的面孔。  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定”)第23条中明确的表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概念就是“原产地名称”,是由法国提出的。地理标志在全球范围内对法国农业,特别是葡萄酒和烈性酒的保护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法国的葡萄酒和烈性酒之所以很有名,而且一直在发展,其中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起了很大作用。法国在欧盟建立时坚持把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放进去,欧盟接受了。世贸组织也接受了这一制度。法国之所以坚持把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放进去,主要考虑的还是要保护它的农产品强项,也就是葡萄酒和烈性酒。比如,波尔多产的葡萄酒就叫“波尔多葡萄酒”,该产品的质量、信誉都是和波尔多有关系的。只有在法国香槟地区产出的起泡酒,才能叫香槟。只有在法国干邑地区生产的白兰地,才能叫干邑。法国把品牌保护做到了全球的市场中,确实地发挥出本国葡萄酒生产的优势,保护了酒庄的利益。  法国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对外的利益保护上有很多相关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就是通过各个地区的葡萄酒行业协会来完成的。1975年7月,法国颁布了法律,规定在农业系统建立行业组织。这些葡萄酒行业协会得到了国家的授权,实施对各地方的葡萄酒产业进行监管并且提供服务,所以大大小小的葡萄酒行业协会遍布全法国。法国人常说:“只要有葡萄种植的地方就有酒协会”。  法国的葡萄酒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与民间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政府与葡萄酒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粘合剂。它的任务是协助政府农业部门协调各方利益,按照标准监督酒的质量,保护名牌,促进销售。同时,协会向葡萄种植者和酒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生产,组织培训,制作广告,举办品酒和酒博览会等等。协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缴纳的会费,也有政府农业部门的少量补贴。协会人员精干,一般下设经济、技术及市场营销等处,以法规和合同的形式来运作管理。协会领导人由会员选举产生,轮换担任。  例如,法国勃艮第葡萄酒行业协会,它的职能就是依照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对地区内的酒庄从种植、酿造、装瓶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同时,还开办酿酒师培训,品酒师培训等等相关的文化推广活动。葡萄酒营销价格也会由协会协商确定,不存在相互压价和恶性竞争。协会还在一些大的葡萄酒消费国有市场巡视员,一方面对勃艮第葡萄酒的销售进行跟踪和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收集最新的消费动态,为协会的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它既有国家行政职能,执行葡萄酒也有民间协会的特点。所以,在行业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权威性。  协会中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事葡萄酒行业多年的人,对当地葡萄酒生产、销售等环节有丰富的经验,这样人员构成十分有利于各项制度可以因地制宜做出适度的调整。同时,协会的代表也是通过选举产生,并不是由政府委派。由于协会卓有成效的管理,使法国葡萄酒业即使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仍能有序地发展。这是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法国葡萄酒为什么仍能以酒庄经营模式赢得国际市场的原因。  百年老店,历史和文化是精髓  葡萄酒是个特殊的,极具创造性的产物,法国的酿酒师和品酒师们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只有永远的发现,没有彼此的取代。这就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从葡萄酒产生,到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都是人们所在探索其中的奥妙。法国虽然不是葡萄酒诞生的地方,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却在这里达到了辉煌,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法国很多大学拥有这个专业,并且还有专门的葡萄酒学院。这些是“时间缔造”出的葡萄酒的灵魂。  法国葡萄酒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腓尼基人将葡萄酒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酒工艺出口到欧洲国家,尤其在法国南部,建立了以生产和酿制葡萄酒为主业的Massilia(现在的马赛),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从那时侯法国的葡萄酒开始启蒙。  后来随着罗马领土扩大至地中海沿岸,罗马人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给当地居民,并且有系统地将葡萄树的栽种全面推广到整个高卢地区(现在法国)。在公元一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罗纳河谷;二世纪时,葡萄树出现在勃艮地;三世纪时,葡萄树已种植到卢瓦尔河谷;最后在四世纪时出现在香槟区和摩泽尔河谷。原本非常喜爱大麦啤酒和蜂蜜酒的高卢人(法国人)很快就爱上了葡萄酒并且成为杰出的葡萄果农,他们所生产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  然而在此期间,法国的葡萄种植业却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逼迫高卢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以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和酿酒业,法葡萄种植和酿造业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葡萄种植和酿造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萧条。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部分取消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不再受到限制,法国的葡萄种植和酿造业终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其中,在十二世纪法国开始外销葡萄酒。主要是销售到英国、法兰德斯和日耳曼国家去。其间葡萄酒的酿造就受到谨慎的管制;在1395年Philippe the Bold采取了一些措施去维护酿酒的品质。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经过了几百年的葡萄酒种植和酿造技术的不断追求,法国已经能酿制出很优质的葡萄酒,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代表着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很多法国的酒庄,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痕迹,古罗马式的城堡,几百年前的酿酒槽。包括酒庄的名字都能辨别出大致酒庄的历史。酒窖中也常常收藏着几十年,几百年前的葡萄酒,他们都是可以喝的“文物”。  法国的酒庄文化除了厚重的历史以外,更丰富多彩的是它的艺术气息,而这种艺术气息最集中的体现便是葡萄酒的酒标。
1945 胜利年——菲利普·朱利昂(Philippe Jullian)  凡是去过法国葡萄酒庄园的人,都会对那些独特新奇的酒标产生浓厚的兴趣。法国的庄园主们视酒标为他们酒庄甚至家族的荣耀。每设计一款酒标,他们都要倾其全力。从构思到制图,所倾注的心血,一点也不亚于种植葡萄和酿酒。像勃艮第的维拉家族,他们的酒标上是家族的族徽。为了设计这一款酒标,维拉家族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在世界各地寻觅他们家族在外的族徽。花了6年时间,终于寻回七枚不同时期的族徽,然后再进行比较,最后选上家族酒标的是波旁王朝时期的那枚族徽。而世界著名的法国波尔多的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更是开创了酒标艺术化之先河。早在1924年,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的菲力浦男爵为了庆祝第一支在庄园装瓶的酒,邀请当时古巴著名的海报设计师简.项为其设计酒标。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由艺术家设计的酒标。1945年二战胜利,菲力浦男爵决定用法国年轻艺术家菲力浦.朱里安设计的代表和胜利的V字型图案,作为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1945年的酒标。从这一年开始,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每年都要请一个世界著名的画家或设计师为他们家族设计酒标。其中赫赫有名的毕加索、让?雨果、达利以及安东尼?泰德耶斯,都在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的酒标上留下了他们的作品。1996年木桐--罗斯柴尔德庄园的酒标是中国画家古干的“心连心”。  法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可以让人去品读其中的意味。所以法国的葡萄酒固然是佐餐饮料,但早已不单纯是一种饮品。法国的酒庄文化,使葡萄酒传承着法国辉煌的历史,将宗教、艺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体,展现着法兰西优雅的文化。具有文化底蕴的法国葡萄酒像带有诗意的河流,将法国葡萄酒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这种文化上的积淀,使得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品味葡萄酒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学科,更承载了精益求精,百年毫不懈怠的信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