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过亿 变形金刚的魔法
时间:2010-08-09 18: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我27岁时,脑中冒出一种想法: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可以变形的玩具,让一个玩具变成两个,拥有双重价值。”满头白发的玩具设计师余家英昭(Hideaki
Yoke)摇着灰色的旧折扇,低头微笑着,像在沉思,又像是在回味30多年前的那些奇思妙想。
“变形金刚之父”,是人们对余家英昭的称呼。1984年,《变形金刚》动画片在美国诞生,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G1,即第一代变形金刚。然而,创意并非出自美国。变形金刚的原型出自日本Takara玩具公司推出的微星小超人中的机器人(300024,股吧)角色Micro-Robot。而它的设计者,正是余家英昭。
7月30日至8月3日,变形金刚迷可以在上海东亚展览馆的“2010中国首届变形金刚塞伯坦年会”上看到余家英昭当年的作品,聆听来自美国与日本的顶级设计师们的讲座。与此同时,还可跟随“变形金刚时间长廊”回顾历年来的珍贵模型、漫画、手稿和26年来的历史演变——这是变形金刚诞生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在亚洲土地上举行欢宴。
变形金刚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奇特的现象出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校和家庭里。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学校门口,都摆着望不到头的地摊。孩子们流连于地摊前的贴纸、文具、香烟牌子和玩具,痴迷地寻找跟变形金刚有关的小玩意。那时的家长,最愁听到孩子“给我买个变形金刚吧”的乞求。变形金刚成为孩子们课间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谁一旦拥有了一个正版的变形金刚玩具,即刻就成为班上最受羡慕的风云人物。
这一切,都源自美国孩子宝(Hasbro)公司的精明商业决策。1986年,变形金刚在美国获得16亿美元的销售额,两年后,孩子宝将目光瞄准了拥有3亿多儿童的中国市场。
为快速扩大玩具销售渠道,孩子宝免费将《变形金刚》动画片的前三集赠送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期,《变形金刚》果然撞击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凡看过动画片的儿童,都迷恋并渴望拥有一个变形金刚玩具。1989年,北京三家商场联手举办“美国孩之宝变形金刚展销”,这其中,王府井(600859,股吧)玩具娱乐品商场展销的四五个变形金刚品种,零售款就高达80多万元。据当年的媒体报道,在大城市,90%以上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变形金刚。
每一个喜欢变形金刚的孩子,都有一段难忘的童年往事。而这些往事,决定了他们在未来20多年里对变形金刚的热情不变。
即将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念博士学位的夏霏,趁暑假参与了“2010中国首届变形金刚塞伯坦年会”。展会的每一天,他都冒着高温,背起相机赶到现场拍摄。夏霏最早看《变形金刚》的动画片是在小学一年级,从那时到现在,他总共收藏了1000多个变形金刚玩具。
“我见识过世界各地疯狂的变形金刚迷。我感激他们的热情和投入,没有他们,变形金刚不会走到今天。”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余家英昭,虽不了解中国粉丝的数量和状况,但他相信“全世界的变形金刚迷都是一样的”,“在20多年里,变形金刚遭遇过低谷,我要感谢全世界粉丝的热情支持,是他们让我们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变形金刚也遭遇过争议与风波。1989年,《人民日报》5次报道了跟《变形金刚》动画片有关的新闻,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是20位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停播《变形金刚》,理由是“思想内容荒谬,宣扬好战……美国玩具倾销我国市场,给许多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1995年左右,变形金刚的热潮消退。动画片停播,也没有玩具卖。媒体上找不到关于变形金刚的新闻。”夏霏记得,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当年,“变形金刚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直到2000年左右,一些变形金刚迷友才开始借助网络互通讯息。由此,越来越多的迷友闻风而至,从全国各地汇聚一处,并延伸发展为“ACTOYS.net”、“变形金刚联盟”、“塞联阵”等变形金刚迷友网站。
变形金刚的真正复兴,是在2007年。那一年,真人电影《变形金刚1》在全球上映。首映当天,夏霏一个人去了电影院,“时隔那么多年,对变形金刚有一种重温和期待。毕竟是电影版,会有全新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计。”那些迷恋变形金刚的孩子们,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走进影院的心情,多半是在银幕上寻找童年时代的情感共鸣,享受大银幕绚丽的视觉冲击。
最终,一部交织着记忆与欲望的《变形金刚1》在中国创造了2.7亿元的票房。2009年,《变形金刚2》的强大吸金魔法再次让人们瞠目结舌——在刷新了内地票房最快过亿元的纪录后,《变形金刚2》又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12年的3.6亿元的进口片最高票房纪录。武士道精神与美国梦
30多年前,余家英昭在草稿纸上画下第一个可以变形的机器人。如今,这张稿纸所蕴含的创意为世界带来了一场从动漫到玩具再到电影产业的革命。
“当时,我所在的Takara公司想做一部机器人动画片与另一家动画公司竞争。我想,不如做一种可以变形的机器人,让一个玩具拥有两个造型,玩起来更有趣。”27岁的余家英昭有了这个念头,就开始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最初,我们所设计的机器人变形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物件,如手表、磁带、Walkman、照相机等等。”
在“2010中国首届变形金刚塞伯坦年会”上,很多人第一次见识到最初版本的“变形金刚”——它们只有7到10厘米高,造型复古,颜色鲜明,跟美国人后来设计的张扬繁复的变形金刚相比,显得朴素而简单。
“最初的变形机器人没有动画片,只在漫画杂志上有一点介绍,销量并不好。”余家英昭认为,真正让变形金刚活起来,并走上市场的,是美国孩子宝公司的介入。
1984年,美国孩之宝公司看上Takara的设计,两家公司开始携手。美国惊奇漫画公司的编辑鲍勃·布迪安斯基(Bob
Budiansky)受邀创作了首批20多个变形金刚人物,并编写了50集《变形金刚》漫画中的故事脚本——正是从这里开始,变形金刚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有了善恶两个阵营,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气,拥有追求自由的思想。真正影响孩子们的变形金刚就此诞生。
在封闭研发第一代变形金刚期间,余家英昭赴美国孩之宝总部担任研究发展部负责人,协调美国与日本开发团队的沟通。
“只有他接触过每一代的变形金刚。”在孩之宝团队待过11年的设计总监密切里诺(Michelino
Paolino)认为,正是余家英昭的创造力与眼光,以及他和后代设计师们的共同努力,才奠定了变形金刚今日的基础,“在余家英昭身上,有一种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实际上,这种精神在变形金刚的世界也有所体现。”
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在其著作《武士道》中写道:“(武士道精神所体现的)刚毅、不屈不挠、大胆、镇定自若、勇气等品质,最容易打动少年的心。”这些品质,完全可以用来描述汽车人的领袖擎天柱。这种武士道的精神,也悄然延续到了电影《变形金刚》中。“在26年里,无论擎天柱的外形设计经历多少改变,变得多么复杂,它的个性和品质永远不会被改变。”孩子宝资深全球品牌营销总监格雷格(Greg
Lombardo)说。
变形金刚不只是一个玩具,实际上,它们已被赋予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们在传递一种‘天下一家’的概念。”格雷格认为,喜欢变形金刚的孩子们相信正义,崇尚智慧和幻想。而这些,恰恰也是“美国精神”在变形金刚上的体现。与汽车亲近的美国人,顺理成章地把变身为汽车的机器人视为正义者,这些机器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抵御强权,危机时刻勇于自我牺牲;非正义的霸天虎,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器,也敌不过人类与汽车人的联盟。这些看似简单的情节安排,正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曾经为蝙蝠侠、侏罗纪公园等品牌做过市场推广的格雷格,一直从事男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2004年加入变形金刚团队后,他才体会到为什么全球会有那么多变形金刚迷,“变形金刚始终魅力不减的原因是,我们不断对它们进行重塑,使它们能满足每个时代的孩子们的需求与期待。每一代的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和红蜘蛛都保留着它们的主要特征,我们从来不会把它们改得面目全非,只是更新它们的外形设计,让它们拥有新的能力、新的玩法。”
“变形金刚的影响力是跨越时代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变形金刚一直跟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每年都有全新的设计。”孩之宝亚洲区市场总监比利(Billy
Lagor)说,他从10岁开始看《变形金刚》动画片、收藏变形金刚玩具。现在,他带着孩子一起玩变形金刚,“在其他行业里,能让你重温童年时光的职业并不多。”比利说,在他们的团队里,很多设计师都是伴随着变形金刚而长大的,他们既做创意,也做产品,“这种工作既理性又充满激情。”
“为什么变形金刚在全球拥有几亿粉丝?因为,它会出现在人们娱乐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利说,从漫画、图书、玩具、动画片到电影,乃至网络游戏,人们都可以第一时间同步感受新一代变形金刚的变化。2011年夏天,电影《变形金刚3》将在全球上映,可以预计的是,虚幻世界的机器人们又将在现实生活中大展魔法。
- 上一篇:上一篇:细腻雪花冰 像美女一样的甜点
- 下一篇:下一篇:11种名蟹品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