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美酒 > 酒文化 >

那瓶82年的拉菲是真的吗?

时间:2010-08-09 13:40    来源:腾讯
   出现频率最高的10 款假酒   1921 年   Chateau Cheval Blanc   1947 年   Chateau Cheval Blanc   1787 年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870 年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47 年   Chateau Lafleur   1950 年   Chateau Lafleur   1961 年   Chateau Latour a Pomerol   1900 年   Chateau Margaux   1921 年   Chateau Pétrus   1947 年   Chateau Pétrus   注:收藏家罗素 弗莱葡萄酒鉴定服务公司调研结果   据说,咱们中国市面上的82 年的拉菲,比拉菲酒庄当年的总产量还要多。   一只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是不是明朝宣德年间的真品,尚且可以通过胎质、釉色、底足、题款、器型和纹饰等要素去判断。但一瓶1982 年的拉菲红酒却不可以单凭酒瓶和酒标妄下结论,除非你拔出软木塞喝一杯。   据美国《葡萄酒观察家》杂志估计,拍卖市场起码有5% 的名酒属于赝品。为了防伪,一些酒庄现在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在瓶身加有激光蚀刻的追踪序号,有的在酒标加有像钞票一样防伪水印,甚至采用更先进的射频识别系统(RFID)或柯达公司的“柯达无痕”系统……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确定酒标的真伪,而对装在酒瓶里的液体还是不太踏实。   事实上,由于葡萄酒是一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发生变化的东西,加之品尝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即使请全世界最权威的酒评家罗伯特 帕克去品尝鉴定,他也最多只能告诉你“这不像82 年的拉菲”,而不敢说“这不是82 年的拉菲”。如果是从拍卖行搞到一瓶上百年的古董拉菲,即使请现在的酒庄庄主埃里克男爵去亲口品尝,他也未必敢肯定不该有老陈醋的味道。    “碳-14”鉴定法   在今年3 月21 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第239届(旧金山)年会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酿酒系的格雷厄姆 琼斯教授发表报告说,由他牵头的一个研究小组以1958 年~ 1997 年间的20 款澳洲红酒为样本进行研究,分别检测出其糖分中的“碳-14”水平,然后与相应年份大气层中的“碳-14”水平样本进行比对,发现这个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断定葡萄酒年份,误差不超过1 年。   但“碳-14”鉴定法的局限是:   1、只能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的葡萄酒进行鉴定,因为此前的大气层中“碳-14”与“碳-12”的比例是固定的;   2、必须有来源可靠的比对样本,或请酒庄提供该年份的糖分数据,或请酒庄从酒窖找出一瓶82 年的拉菲让你抽取酒液检测“碳-14”——这实在不太现实;   3、收藏家的那瓶82 年的拉菲也必须打开检测“碳-14”,但一旦打开酒瓶,往往也就失去了收藏价值,无论真假,你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了。“铯-137”鉴定法   相比“碳-14”鉴定法,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波尔多- 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CENBG)的研究员菲利普 休伯特早在2002 年实验的“铯-137”   鉴定法,可能更现实一些。这种鉴定方法是利用伽马射线透过酒瓶去探测葡萄酒中的“铯-137”(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的产生的人造同位素),不需要打开酒瓶,不破坏收藏价值。休伯特说:“如果你拿来一瓶陈年老酒——比如说1860 年的,但探测到了‘铯’,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瓶酒是假的。”但除了不需要打开酒瓶,“铯-137”鉴定法的局限性与“碳-14”鉴定法基本相同。    质子束鉴定法   波尔多- 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的另一位研究员哈维 吉冈则研究出一种质子束鉴定法,即利用粒子加速器所产生的质子束探测酒瓶玻璃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玻璃的化学成分判断出产年代及产地。比如1920 年~ 1957 年的大多数法国葡萄酒的墨绿色酒瓶,玻璃中含有来源于摩洛哥锰矿的锰元素,如果那瓶1945 年的拉菲的酒瓶不含锰元素,就可以断定属于赝品。   据该研究中心2008 年9 月发表的公报,他们已建立起自1859 年以来的80 款不同年代波尔多红酒酒瓶所含化学元素的数据库,包括10 家顶级酒庄黄金年份(有1890、1892、1929、1945、1961、1982、1990、2000 等年份)的酒瓶。专门经营陈年老酒的英国古董酒公司已与该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波尔多联合成立一家面向私人客户的葡萄酒鉴定机构,名字叫“VinCert”。   但是,严格地说,质子束鉴定法只能确定酒瓶的真伪,酒瓶里装的东西是真是假,恐怕还得做一次“铯-137”或“碳-14”鉴定。   添加物鉴定法   对于防不胜防的假冒名酒,以生产钞票防伪印刷油墨起家、并提供酒标防伪系统解决方案的瑞士SICPA 公司董事尼尔 库普兰曾在《滗酒器》杂志(2007 年第7 期)发表一篇雄文——《打击非法贸易的斗争》,提出一个近乎开玩笑的设想:“除了在容器上做记号外,也可以在酒瓶内将符合‘通用安全标准’(GRAS)的添加物加进葡萄酒,以便检测内容物是否假冒或稀释。然后用一个手持式探测器,将可疑内容物与真品样本进行比对分析,5 秒钟之内就能获得结果。隐形油墨、防伪标记、射频识别和酒标数据库系统都有潜在的薄弱环节。”   如果真的把某种防伪添加物加进葡萄酒,判断的准确率可能接近DNA 亲子鉴定,但喝起来恐怕也不是个滋味儿。   世界上最昂贵的那瓶葡萄酒之谜   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昂贵的一瓶葡萄酒,依然是那瓶1787 年的拉菲:1985 年12 月5 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0.5 万英镑落槌,买主是《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马尔科姆 福布斯,卖主是德国葡萄酒收藏家哈迪 罗登施托克。据称,这瓶酒曾经属于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瓶身刻有他的名字缩写“Th.J.”。   不过,对于这瓶拉菲的真伪,不少人一直将信将疑。直到同样拥有这样一瓶拉菲的美国亿万富豪威廉 科克(上过《福布斯》富豪榜)在2005年花费巨资组建的调查团队的调查论证,得出结论:酒瓶上的“Th.J”是用“转轴可伸缩的电动工具”刻上去的,而这种工具在18 世纪还没有问世。   调查团队成员包括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伦敦苏格兰场工作过的情报人员、曾在苏富比拍卖行工作过的葡萄酒鉴定专家、纽约康宁玻璃博物馆的玻璃雕刻工艺专家以及波尔多- 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CENBG)的菲利普 休伯特,可谓阵容豪华,但最终还是从“Th.J.”看出破绽。科克的律师遂于2006 年8 月31 日向纽约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指控罗登施托克制售赝品。科克在1988 年共用31.1 万美元向罗登施托克购买了4 瓶刻有“Th.J.”标记的葡萄酒,包括 1787 年和1784 年的拉菲各一瓶、1787 年和1784 年的木桐各一瓶。   由于管辖权方面存在异议,这场官司至今尚未了结。但关于这瓶扑朔迷离的拉菲的故事,已由美国《费城》杂志执行主编本杰明 华莱士写出一部336 页的长篇调查报告《亿万富翁的“醋”:世界上最昂贵的那瓶葡萄酒之谜》(兰登书屋2008年5 月出版),华莱士声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侦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