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也没有的“宫廷葫芦”
“康熙赏玩”、“乾隆赏玩”、“光绪年制”,赏瓶、笔筒、鼻烟壶,玳瑁口、象牙盖、紫檀口,范制、嫁接、押花……进入岛城收藏家刘先生的“藏宝楼”,立马就会让扑面而来的一组组“宫廷葫芦”夺去所有视线,目光所及,一片精致、华贵、雍容的皇家气象。同去的藏友高先生介绍,其中一小部分“宝物”曾拿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专家过目,张淑芬等故博研究员见后都惊喜不已,认为这些藏品十分珍罕,尤其一些成对、大件的御用赏玩器,“就连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没有”。
制作极尽工细
“就算有机会见到几件宫廷赏玩的东西,但‘路份’这么高的,大概除了我们几个,目前还没人有这个眼福。”现场过足眼瘾的藏友王先生难掩零距离接触“宫廷葫芦”的兴奋。
刘先生的这批珍藏,不仅年份跨越清康熙、乾隆直至光绪年间,而且大多品相完好,纹饰清晰,工艺精良。纹饰包括双龙戏珠、八仙祝寿、梅兰竹菊、渔樵耕读、富贵牡丹、缠枝莲花……吉祥图案,人物故事,花木鸟虫琳琅满目;器型涵盖瓶、壶、盒、盖罐、笔筒、毛笔(杆)、鼻烟壶、蝈蝈笼以及双龙、卧佛等多种摆件;工艺汇集自然、异形、押花、范制、嫁接、挽结等各类制作手法。其中,不少“宫廷葫芦”都镶有紫檀、玳瑁或象牙口、盖,精雕细琢,穷尽其工。“你看这对蝈蝈笼上的象牙盖,分别雕着云鹤呈祥和松鼠葡萄图案,九只仙鹤、九只松鼠,每只姿态都不相同,而且每只都能活动自如。”几位藏友在刘先生的介绍下,分别上手验证,果然是盈寸之间气象万千,令人爱不释手,大叹神奇。
准备出版专集
刘先生称,为了能够对这些“宫廷葫芦”了解的更多一些,他曾带部分“宝物”去北京故宫博物院找权威专家给“掌一眼”。意料之中的是,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属于清宫流失的御用赏玩器物;意料之外的是,专家们对这批东西给予极高评价,其中一些成套、成对、大件的赏玩器,即使北京故博也没有类似的馆藏。
这样一来,本想一段时期内藏宝不露的刘先生觉得要改变一下计划,准备尽快把自己手上这批东西出个专集,其中既有张淑芬等故博研究员的大力主张,也有身边好友的极力游说。“得到这批东西已经是缘分,既然它们有缘‘回归’,就该让大家都能看一看,感受一下清代的宫廷艺术、生活情趣,也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和文化。”
由于“宫廷葫芦”在收藏品中比较“偏冷”,刘先生手头可查阅的资料并不多:“收藏大家王世襄1979年在《故宫博物院刊》发表过一篇《谈匏器》,随后出版过一本《说葫芦》,算是比较专业的书籍资料了。其他能搜集到的,我都尽量找了一些。不过,对于我手上这批东西来说,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所以,除了约请故博专家撰文之外,刘先生目前正委托几位好友在网上征集与藏品相称的文字,介绍每件东西的历史传承、工艺技法、艺术价值、趣闻轶事等,稿酬从优。刘先生说,等材料准备得差不多时,会约请一下马未都,让他给专集写个序。
“康熙赏玩”饕餮纹匏炉
高10.3厘米,口径1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炉采用范制法,造型饱满,规整大方,外壁纹饰清晰有致,外底重圈内有阳文“康熙赏玩”四字款识,为清代御玩珍品。
蝈蝈笼匏器三件
分别高12、15、17厘米
收藏者:马洪泉
第一件象牙镶口,玳瑁镂雕缠枝花蝶笼盖。第二件象牙镶口,笼盖上有四只狮子。第三件象牙镂雕镶嵌玳瑁灵芝纹笼盖,主体纹饰为范制龙凤呈祥、日月星光,颈部有“道光年制”隶书款。北京故博专家鉴定为清宫造办处工艺,估价80万元。
葫芦器兴于明清
葫芦器,又称匏器,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品,属于“竹木牙角匏”中的一类。匏器被认为出现于明代末年,清康熙时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现存的匏器实物和款识,以清康熙时期为早,有的带有“康熙赏玩”楷书款。康熙年间的匏器以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为最精。乾隆年间,这种朴雅之器更深得乾隆钟爱,以为可胜金玉。
匏器可分为实用器和陈设品两大类,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尚和审美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明清时期的匏器多为皇家宫廷观赏品,有人称为“官窑”。据了解,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各类匏器约五百件。而民间传承的清代精品如凤毛麟角。艺术品大拍中,目前只有中国嘉德等少数专场拍卖过,一对“康熙赏玩”弦纹葫芦器,2003年秋拍时即以19.8万元高价拍出。王世襄在《说葫芦》中,以宫廷葫芦器远高于同代官窑瓷器来评价匏器的价值。(李会展)
- 上一篇:上一篇:常玉巨画《荷花与金鱼》 拍得3650万
- 下一篇:下一篇:5亿西方回流宝物在港展销 买家内地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