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收藏 > 收藏指南 >

中国当代艺术有多热?

时间:2010-10-06 14:32    来源:未知

年来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在全球各大拍卖会场面火爆。在世界第三大拍卖行菲利普斯伦敦的欧洲新总部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专场,同样让买家和盛装的金发美女迷醉。

中国现代艺术有多走红?

这场拍卖会由菲利普斯的主席西蒙·德·普利亲自主持,中国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等人的作品拍出了近年来难以想象的高价。与此同时,苏富比、佳士得(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的拍卖行)也纷纷以中国艺术品作为秋季目录的封面或封底,伦敦蛇形画廊还在巴特西废弃电站举办了“中国电站-第一部”(China Power Station: Part 1)大型中国现代艺术展览。这些都说明中国艺术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去年九月纽约苏富比亚洲现代艺术拍卖会上成交率只有66%,许多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和估价过高的作品流标。但是王庆松的《跟我学》(Follow me)估价3.5—5万美元却以31.84万美元成交,创下了新的拍卖记录。同时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占据了四个拍卖会的前十名,总价230万美元。伦敦佳士得去年10月14日的现代艺术拍卖会上,这一系列的一个大幅作品最终以估价的两倍多76.9万英镑售出。

中国艺术家们对自己突然变得尊贵起来也感到惊讶,他们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如此抢手,成交价几乎是估价的三倍。以往经常排挤他们的中国政府现在开始对他们以礼相待,这让他们多少有些不习惯。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当局意识到中国现代艺术是吸引外国投资的有利手段,并可以帮助中国以崭新而美好的面貌迎向世界。这种要求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更加迫切。

中国式收藏

目前中国藏家更偏爱本国艺术品而忽略了西方的作品。一家中国公司董事长跟收藏界的朋友一起成立的私人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藏品也主要是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擅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瑞士人乌利·希格(Uli Sigg)说:“现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还不成熟,很多买家,不仅仅是亚洲买家,缺乏对艺术品价值的判断力。但是我们也开始看到一些不同的审美倾向,这才是健康的。”而张晓刚也表示:“中国市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中国买家像买卖股票一样炒卖艺术品。”

但经过最初的狂热期,买家变得越来越理智了。在过去的三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很多作品成交价都大大高于估价。现在各大拍卖行正逐渐调整这个局面。

中国政府希望在2015年以前建立1000个博物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前在上海要建成30个。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学会开画展的国家来说。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这还不够快,他们更希望把作品卖给博物馆而不是个人。因为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显然更有价值,问题是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博物馆系统来做这件事。

也有专家说中国市场不必像西方一样,靠建立画廊来培养艺术家,使艺术的发展由画廊经营者主导。中国许多第一代艺术家(大多在40多岁)自己做自己的经纪人,而不像很多西方艺术家一样忠于某间画廊。在经过长期的缺乏自由的状态之后,他们把独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希格说:“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给官员送礼,请朋友抬价等等,我去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时候发现很多这样的艺术家受到热捧。但是如果继续这样,那么艺术家们就必须在全球化和只考虑中国市场之间做选择了。”

中国现代艺术的文化特点

中国从事绘画、雕塑、现代雕塑、装置艺术和摄影的著名艺术家,如蔡国强、艾未未、阎培明、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张晓刚、曾凡志和王庆松等,在文革时期都还在上学,他们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深受毛泽东的影响,甚至他们上学都是先学“毛主席万岁”再开始学字母表的。这种思维深深刻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在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里,他们甚至依然把毛泽东的瓷像和全家福一起供在案头,当然,这或许是为了迎合西方收藏者的需求。他们大都在艺术院校里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同时也深受集权政治生活和狂热消费主义合成的社会张力的影响,这给了他们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些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才展现在西方的面前,吸引了西方藏家的眼光。“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吸收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希格说。他们的作品更大程度上带有一些抽象和直觉的意味,而不是分析和创造。“这仅仅是开始,将来应该还有更多出众的作品”,来自蛇形画廊的国际项目总监汉斯-尤尔里奇·奥布里斯特评论说。他策划的“中国电站”专注于“作品在拍卖上还没那么强势”的艺术家。他说:“当前绘画和雕塑更流行,所以更有必要展出影像作品。”

奥布里斯特提起的女艺术家曹斐,她的作品《谁的乌托邦?》(Whose Utopia)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这部短片记录了欧思朗照明厂的工人们在工厂里弹吉他、跳芭蕾、打太极的景象。还有喜欢描绘中国摩登女郎和她们的物欲的画家韩雅娟,手绘相册的仇小飞,痴迷科技和太空的王迈等等。这些年轻艺术家喜欢用录像和拍照来记录现在的中国,因为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反映正在为2008年奥运会而积极改变、想要以一个全新而现代的面貌出现的中国。中国几乎所有的艺术展都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变革,这些作品充满兴奋和焦虑,充满独立个体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求生的挣扎,还有关于记忆的片段,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者对物欲的探索。王庆松说,艺术品为人们描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欣赏现代艺术就像是在做美妙的旅行。

张晓刚的作品《血缘系列》是关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这些画作灵感来源于中国旧式家庭光影斑驳的黑白照片。天空阴沉,黑黑的眼睛透过画布凝视着观赏者。张晓刚说中国人面临着一场集体失忆,不是因为他们想忘记历史,而是太急剧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太多心理问题。

正是这种思维的深度吸引了藏家。伦敦人玛丽安·伊莉斯三年前开始收藏,最开始5000美元买进的画在最近的拍卖会上已经涨到了8.5万美元。她说:“我仍然在购买这些人的作品,即使价格不断上涨。看到作品时的感动依然促使我不断购买,而我很高兴看到去年我买进的藏品价格都涨了一倍。”

收藏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建议

现在北京的艺术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它们都在寻找展品。藏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多加考虑。刚为曾凡志举办了个展的画廊主人艾米莉建议:“首先,去中国看看,不要局限在一个城市而应该广泛考察,然后一年之内都别买任何作品,继续调查研究,最后得找一个专家咨询或者听取其他藏家的意见。”

她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收益颇丰。她说她现在对于收藏的狂热已经接近病态了:“我丈夫最近对我说,我们晚上能谈论点别的话题吗?”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