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收藏 > 收藏指南 >

收藏成为亚洲新富的"时尚"?

时间:2010-10-06 14:32    来源:未知

  亚洲的收藏巨龙已经苏醒,而且正在喷吐火焰。在佳士得(Christie's)和苏富比(Sotheby's)去年秋天的香港拍卖季,成交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7亿港元(合3.48亿美元),中国的绘画、青铜器和其它艺术品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价。另外一家拍卖行宝龙 (Bonhams)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于今年1月份建立了第一个香港办事处,并将于5月底举行首拍,与亚洲国际艺术古董展(Asia International Arts and Antiques Fair)同期举办。

  2005年,佳士得以1560万英镑的价格拍出一个中国瓷罐,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拍卖价。苏富比则以约800万英镑的价格拍出“大明永乐年施”铭款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类别的最高拍卖价。宝龙在开设香港办事处期间,已受理了当代画家曾浩一幅估价5万英镑的油画、一对估价高达9万英镑的乾隆碧玉花瓶,以及一个估价达100万英镑的元代蓝白相间瓷罐。对于一家初来乍到的拍卖行而言,得到这些珍品委托拍卖实属难得。

  在亚洲,是什么使收藏变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该地区迅速增长的经济,特别是在中国大陆。预计中国大陆将在下个十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古董和艺术品也可以被归入这个范畴。

  但这不仅是钱的问题。他们现在带有一种目的:亚洲新贵们希望重新找回他们的历史,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向快速增长的艺术市场学习。

  这种热情不仅集中在香港:中国大陆目前有600家拍卖行,其中有的省份甚至有四、五十家。它们的拍卖品与大拍卖行相比不那么昂贵,而它们的经营方式也与欧洲那些传统的地区性拍卖行类似。

  这股热情还受到了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其它经济体的推动,这些经济体得益于中国的财富增长,而且它们的货币比中国的人民币更容易兑换。这些因素推动它们加入了这股热潮,并且重新发现了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收藏爱好的魅力。

  宝龙拍卖有限公司(亚洲)主席施福(Colin Sheaf)认为,我们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该公司希望香港办事处能够担当通向更广领域的门户。

  希夫解释道:“在香港开设办事处是一项战略决定的一部分,要在亚洲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我们把香港的业务看作是一个跳板,通向一个新的客户基础,通向那些像中国大陆、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那么遥远的地方。”希夫成为中国艺术品专家已有30多年。

  “过去十年里,全球艺术品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亚洲新买家的崛起。我们最初的拍卖将集中在中国艺术品和珠宝上,不过,由于我们看到亚洲出现了新的口味和地区性的兴趣,我们希望能拓宽拍品的范围。”

  如果有人打算拟出一份当前亚洲艺术收藏品的排名表,中国瓷器出现在榜首不足为奇:这类艺术品总是名列第一。不过,前六名的其它名次发生了变化。去年买家兴趣大增之后(包括苏富比的纪录在内),镀金青铜佛像价值暴涨。人们对中国玉器也重拾兴趣——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左右,中国玉器曾失去收藏者的宠爱。

  所谓的“次要”艺术品,如景泰蓝作品和犀角雕刻,价值也大幅上扬。亚洲当代绘画和传统中国水墨画的价值也出现同样的大幅增长。

  珠宝和表类名次也上升了,苏富比和佳士得在这两个方面都报出了创纪录增长。香港的拍卖会常客对高端当代手表尤其感兴趣,他们把拍卖会当作一个增加和改善自己收藏品的快捷方式,常常不顾损益。

  纽约苏富比中国工艺品部门负责人Joe-Hynn Yang指出:“毫无疑问,亚洲人普遍把拍卖程序当成一项他们越来越熟悉、感到特别舒服的活动,特别是中国人。”

  “他们喜欢竞价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收藏似乎已经变成有钱的新兴中产阶级最喜欢的活动。”

  “他们的第一动力是支持那些与他们一起成长的收藏领域,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位伟大的中国水墨画大师的作品会不如毕加索或莫奈的作品值钱。”

  “当然,大多数买家购买传统作品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朋友会看重他们为这些作品付了多少钱,尽管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一件出自杰夫?昆斯(Jeff Koons)或伴侣艺术家吉尔伯特(Gilbert)与乔治(George)等人之手的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价值。这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

  香港拍卖会信息:

  ■宝龙拍卖行,5月26日,电话:+852 2918 4321; www.bonhams.com

  ■佳士得拍卖行,5月27日至5月31日,电话: +852 2521 5396; www.christies.com

  ■苏富比拍卖行,4月7日至4月10日,电话:+852 2524 8121; www.sothebys.com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