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收藏 > 收藏指南 >

从地中海吹来的欧洲16世纪遗风

时间:2010-10-06 13:52    来源:东方早报

为纪念在明代万历年间来过中国的“泰西儒士”利马窦辞世400周年,包括拉斐尔名作《永恒与天使》、提香的《菲立普二世像》在内的72件意大利“国宝”远渡重洋,近日首次亮相京城,与国内的62件文物组成了《利玛窦》展。

拉斐尔名作《永恒与天使》

“如果利玛窦还活着,并且出席了这次活动,我想他的开场白应该是‘我们从地中海那边来,为了带来知识和友谊,为了和你们一同建立更美好的世界’。”意大利方策展人说。展品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画作,还包括文献资料、玉器、陶器等。

上海观众也将有机会一睹大师作品的风采。早报记者获悉,“利马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将于今年4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利玛窦画像400年后

首次“省亲”

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一幅利玛窦的油画像暗藏玄机。专家介绍,利玛窦在中国期间一直不肯为自己画一幅画像,这幅画是其指导一位中国画师利用西方油画手法创作的自画像。“这也许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幅油画。”专家介绍,利玛窦去世后,这幅画像被运到罗马,这次是利玛窦画像400年后首次“省亲”。

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的作品透出了古典艺术的精雅与唯美,作品《永恒与天使》以柔和的笔调描摹了作者心中天使们的形象,此幅作品藏于翁布里亚国立美术馆。展厅中的作品无不透着西洋风情,在一处名为“辉煌的‘无用之物’”的屋子里,这些16世纪利玛窦出生地的油画、当时欧洲人使用的箱柜、彩陶墨水瓶盒和纸张盒等生活用品,为观众展现了一幅那个年代的欧洲浮世绘。有趣的是,由于海上航线的开通,中国元素和中国风也成为文化流通的标志之一,包括唐伯虎、杜堇、李岳芸等人的水墨画,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以及佛造像、印章、饰品等成为当时西方工艺品中的“流行”与“经典”。

沿着利玛窦的足迹

继续文化交流

一直以来,利玛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沟通文化与经济交流的代表。“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要先于经济的交流,只有这些文化的财富才会给我们带来经济的财富。两国、两地之间如果差异越大,那么彼此交流、合作的愿望就会越强烈。利玛窦就为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构建了一座桥梁,并且他一直怀抱有这种信念。对于今天的我们,我们将继续沿着利玛窦的足迹,带着我们的文化、带着我们的理念走到一起进行对话、进行交流。”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主席蒋-马里奥-斯巴卡说。这个中意交流展览的构思自去年7月份左右就已经开始, 最后决定将第一站设在首都博物馆,接下来还会在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以及韩国首尔等地相继举办。

“利玛窦是我们马尔凯大区最优秀的儿子。” 蒋-马里奥-斯巴卡说,“今天我们开始的这个展览,无非是400年前利玛窦开辟的、不同文明和国度之间本着追求和平和发展而走上的共同合作道路的缩影。”

实际上,尽管展览以“利玛窦”命名,却不只限于对一个人物的介绍,倒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示――16世纪世界历史出现的巨大转变,即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黑暗的中世纪”的冲击。自1578年利玛窦的远东传教之旅开始,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便成为世界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

另悉,由于杰作颇多,展览中最大的成本就是这些展品的保费,为此,主办方挑选了一家英国的保险公司来为这些展品做全程保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