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奢侈品 > 奢侈观察 >

100年,谁是第一软实力?

时间:2010-08-09 00:44    来源:腾讯
    西方人的餐桌上根本就没有软饮,除了葡萄酒、啤酒、蒸馏烈酒,他们只能用清水来解渴,是16、17世纪的中国人教会了他们喝茶,土耳其人教会了他们喝咖啡。   
  在16世纪以前,西方人的餐桌上根本就没有软饮,除了葡萄酒、啤酒、蒸馏烈酒,他们只能用清水来解渴,是16、17世纪的中国人教会了他们喝茶,土耳其人教会了他们喝咖啡。直到1884年,隐藏在诸多历史大事件的背后,一场改变中国人口味的软饮竞争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两段文献与一张表格
  “将那种干的或者新鲜的药草放在水里煮沸,空腹喝上一两杯这样的煎剂,可以消暑,祛头痛、胃痛、肋骨痛和关节痛,并且一定要尽可能趁热服用。”
  ——1550年意大利人哈吉默罕默德

  “煮开的水里有一些略带苦味的草叶,还有一小块蜜饯。人们一边吃着蜜饯,一面呷着热茶。虽然起初我们不太喝得惯这种饮品,但很快便接受了它的味道并开始喜欢上它了,因为不管你走到哪里,它总是最先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
  ——1575年西班牙传教士马丁雷达的游记
  以上两段文献,是我们已知的西方人最早的关于中国茶的记录。它们和同时代欧洲关于中国的记录一样,洋溢着尊敬与推崇。这一时期的中西交流主要是单向的,西方人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运走茶叶、丝绸和瓷器,伏尔泰、狄德罗也乐于借助中国先哲的语言阐发他们自身的启蒙思想。


  而美国人哈罗德艾萨克斯(Harold T.Isaacs)曾将西方人对中国的态度以及对中国饮品的态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向西方的软饮输出 西方向中国的软饮输出 中国人喝的味口偏好 18世纪以前 尊敬有加 每年1000万两白银的茶叶 无 喜欢热的,不甜的 1840年—1905年 嗤之以鼻 中国茶遭到诋毁 咖啡 开始知道冷饮的存在 1905年—1949年 由同情到钦佩 茶的出口大幅下降 汽水、可乐、咖啡 城市时尚族开始接受甜的冷饮 1949年—1978年 敌视,好奇 无 无 物资匮乏使甜味受人推崇 1978年—现在 惊讶与不解 茶 汽水、可乐、咖啡、矿泉水、灌装设备无所不包 开始回归低糖

  1884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8世纪以前,中国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茶饮消费国。茶也是中国人脑海中唯一可以理解的休闲饮品。
  时光流入19世纪,历史终于进入这个颠覆未来中国人口味的名不见经传的年份——1884年。这一年,距离年轻的光绪皇帝亲政还有三年。大清子民以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代价打死了法国舰队司令官孤拔。这一年,中国人在茶叶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新闻不断见诸伦敦报端,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开始取代西方市场中国茶的垄断地位。同样是这一年,一位叫劳伦斯的英国曼彻斯特茶商,在中法海军隆隆的炮火中来到了宝岛台湾,这位曾经行商非洲、南美的中年人发现台湾的气候潮湿温暖,类似盛产咖啡的加勒比海岸,于是开始动起了垦殖咖啡园的脑筋。
  1884年,劳伦斯的咖啡园开始试种。同时,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劳伦斯通过日本商船将台湾咖啡豆输入通商口岸的咖啡馆,这使生活在中国的白种人认识到,东亚大陆不仅能种植咖啡,而且还是很好的投资项目。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商人、教士刮起了带着咖啡种子到内地探险的风潮。而其中一位曾在上海喝过劳伦斯咖啡的法国传教士,最终于1892年在云南省宾川县找到了适宜咖啡生长的风土,此处出产的就是著名的小粒咖啡。1884年的一个奇思妙想,最终成就咖啡的本土化。不要以为我们今天喝的雀巢咖啡都是来自国外,其中最主要的原料,就是云南高海拔的小粒咖啡。
  1884年另一件影响中国软饮百年的大事也在悄然发生。一家由英国人维森(Watson)经营的大药房,在菲律宾开设其第一家汽水厂,并且将业务从海外移至国内。维森最早在香港注册时,因为不通国语,所以就近按广东话将Waston译成一个古里古怪的中文名字——屈臣氏。正是这个屈臣氏大药房,成为20世纪初中国最大的汽水商,除了自产自销,还成为可口可乐在国内最早的代理商。它在大陆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49年,被迫离开之后,它留在上海闵行区的可口可乐生产线,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被拆成数段连夜运往北京。再组装之后,就成了影响两代北京人记忆的北冰洋汽水。
  同年的夏天,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亚特兰大,几只苍蝇围绕着药剂师约翰潘伯顿(John S. Pemberton)嗡嗡作响,而潘伯顿的注意力全部在他手中的瓶子上,他抑制着内心的兴奋,小心地将古柯碱、糖和其他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一旦成功仿制出法国人马里亚尼独家配方的古柯碱混合酒,他可能获得巨大的财富。然而,当他千辛万苦调配出勾兑葡萄酒的古柯糖浆时,人们似乎已经抛弃了这种短暂风行的液体。不过潘伯顿对这种“可以预防感冒”的糖浆却不死心,并开始委托药店销售它们。可惜天不遂人,从1884年到1885年,虽然他极尽能事,却仅仅售出了201杯。直到1886年,依旧在那个老旧的后院里,潘伯顿试着将自己的糖浆和碳酸水混合在一起,奇迹出现,那黑色的、清凉的、舒爽的冒着气泡的Coca-Cola不朽的传奇旅程就此上演了。
  1884年,中国茶饮被世界排挤,咖啡树在本土种植,可乐诞生于地球彼端,中国最早的汽水巨头正式涉足饮料市场,世界就在饮品竞争的此消彼长中硝烟弥漫。


  软饮三国志:“总统来店里喝咖啡了”
  “南京路同时也是上海最主要的购物区之一,沿路挤满了商店,国内的国外的品牌都有。买卖古董、瓷器和古玩的小商贩们都在路边淘宝,路边就是英国百货公司Whiteaway 和 Laidlaw。不远处的巧克力店,居然有我最爱的冰激凌苏打。在过去些是Kelly and Walsh外贸店,中华书局,几乎所有新出的英文图书你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或是订购。”
  “女款定制时装裁剪师会带着最新的《时尚》(Vogue)、《哈珀时尚》(Harper’s Bazaar)等服装杂志到顾客家拜访。顾客从书上挑好图样后,最多再试产个一两次,几天内完全合身的美丽衣裳就送递家门。”
  以上文字节选自《美食杂志》(Gourmet)20世纪30年代刊登的,驻华美国女记者爱莲科巴里昆(Irene Corbally Kuhn)的一篇关于上海的回忆。我们惊奇地发现,30年代的旧上海原来比今天更加前卫。当时饮品生态中的碳酸冷饮、咖啡与热茶的竞争全是时尚潮流的比拼。哪一样能够使锐意求新的中国人眼前一亮,或者受到时尚名流的追捧,它都会更大程度占领中国人的味觉。
  咖啡在19世纪初的中国被披上了贵族化和文艺化的外衣。当时速溶技术尚未发明,所有的浓浓香气都源自精心研磨和烘焙。天津曾有一家霖泰昌咖啡店,它打出的SLOGAN是“日炒一次,火头精细,现炒现磨,香味不走”。按照这样的标准,今天的星巴克无疑是“炮制不精,反失其美”了。在北京,最著名的要算东安市场的起士林咖啡店和国强咖啡馆。当时许多政要显贵都曾在这些平民咖啡馆消磨时光。
  1917年5月的一天,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中年人骑着马,来到国强咖啡馆门前。小伙计见来人气度不凡,急忙迎了过去:“哟,您来了!里面请,把马交给我。”中年人把马缰交给伙计,径直进了店堂,顺着楼梯上了二楼。当年的茶房是个姓曾的毛头小伙子,殷勤地打招呼:“先生,您来啦!”中年人选了间雅间,取下礼帽挂在衣帽架上,不紧不慢地说:“来一杯英国咖啡。”不久茶房亲自端上烧好的咖啡,中年人端起来放在鼻子下一闻,然后轻轻喝了一口,点头道:“嗯,味道果然不错。”茶房恭维道:“这位先生果然是个喝咖啡的行家,一定常喝。”中年人说:“早年我在英国学习军舰时,就喝这玩意儿。”等到一杯咖啡喝完,小坐一会儿中年人方才离去。此时前堂的国强咖啡馆牛姓经理却认出他的身份——中国史上唯一两位民选总统之一的黎元洪。
  另一类时尚意见领袖是文化名流。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是个群星璀璨的世界,在海派小说家的字典里,咖啡两个字象征的不仅是味道,还包含着情调、浪漫、高雅和迷醉。张爱玲的小说中咖啡馆比比皆是,就像《色戒》中易先生和王佳芝常去的那间“虽然阴暗,情调毫无”的凯司令咖啡馆一样,这种吸毒似的迷醉时尚对青年男女有奇异的魔力。正是在这些政治文化名流的启发和挑逗下,咖啡承载了与热茶完全不同的文化使命,咖啡象征新与潮,而茶则是旧与禅。
  与咖啡不同,同是舶来品的汽水从一开始就是大众饮品。关于汽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一则讽刺笑话。它载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故事里的洪大人虽然不通礼仪,但对汽水却还熟悉,这说明汽水已经是当时官场社交中的常见饮品。但进口汽水因为运费原因,价格十分昂贵,于是正广和洋行1892年在上海开设“沁乐水厂”,生产本土的汽水和瓶装矿泉水。由于汽水的工艺无非是小苏打加上酒石酸再加果汁,所以大量民间作坊开始生产技术低劣的廉价汽水。作为全民冷饮的启蒙,这种粗糙的时尚完全契合贩夫走卒的解渴需求,全面开启了中下层人群的甜味时代。
  几乎同一时间,屈臣氏和可口可乐合作开拓中国市场。它们将这种“中药味道”的碳酸饮品称作“蝌蝌啃蜡”,这个古怪的译名使大约在十年内,即使如方鸿渐一样开放的海归都对它毫无兴趣。等到美国人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是30年代,他们在世界中心伦敦举行了一次译名征集活动,结果旅英华侨蒋彝先生的作品“可口可乐”胜出,蒋先生也因此获得一笔500镑的巨款。之后,可乐在中国风水倒转节节攀升,到40年代,坐落在上海的可乐工厂已经是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守旧派的时尚是茶,新派人物的时尚是咖啡,老百姓却迷上了粗糙的汽水。这场文化潮流的争夺战直到1949年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才得以平息。
  TIPS
  民国时期天津卫生局颁布的汽水卫生告示
  为晓谕事:现在雨泽稀少,河水浅落,水中毒虫甚多,最好是吃自来水。但吃河水的也不少,不得不讲吃水的方法,重提一遍。凡吃河水,须用白矾澄清,过一昼夜,烧二十分钟,方可取用。要是不烧开了,轻的闹痢疾,重的闹霍乱。就是自来水,亦要烧开了再吃,要紧要紧。所有开水铺的,做荷兰水的,皆是卖水的生意,务要遵照前法办理。如果用水不净,或净而不开,此是有心害人,本局随时查验。一经查出,从重法办。


  八大国产汽水:从皇帝婚宴到新中国国宴
  1922年12月1日,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三天后,溥仪与皇后婉容在乾清宫西暖阁设宴招待国内外来宾。史料记载:“前一天从六国饭店(后改称北京饭店)订的牛奶蛋糕、面包、奶油布丁、沙丁鱼、牛肉、鸡肉、鸭肉等摆满圆桌,法国香槟酒、五星啤酒、山海关汽水杯盏交错……”
  1902年创办于天津的山海关汽水厂迎来了最初的辉煌,它不仅占领了天津市场,也打入了起士林这样的高档西餐厅,并且与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建立了销售伙伴的关系,甚至还被端上了皇帝婚宴的圆桌——但国产汽水在国内市场的称雄才刚刚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资源被按照行政级别重新分配,许多匮乏的物资有钱也买不到。在软饮领域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咖啡,这种旧式官僚和小资作家们曾经代言的饮品很快淡出大众视线,成为高级领导和外事活动中的奢侈品。对于象征传统文化的茶,政府企图在消灭奢侈品消费的同时提高一般茶叶的普及率,然而由于生产退化,最终却连最普通的茶叶也慢慢被汽水抢去了风头。而汽水却因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一直是城市生活中难得的无限量的供应物资(这也只限于某些普及品种)。
  60、70、甚至80成长的一代,大家之所以对北冰洋汽水、山海关汽水旧情难忘,因为我们就像中世纪的欧洲人,找不到其他的选择。而且在整个食品领域,所有的味觉体验都显得粗糙不堪。

  那种装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的黄色桔子汽水,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芬达,但汽儿更足,也不那么甜,要是开盖儿猛了,汽水会喷薄而出。最早由于没有冰箱、冰柜一类的设备,小卖部、合作社一般都会用一个大桶盛满了凉水,将汽水放进去泡着,也就是北京话里所说的“镇”。后来,可能是嫌用水“镇”的效果不太突出,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用“冰镇”给汽水降温的手法。那时走在大街小巷,只要是看见门口摆着一块一米见方,30厘米到50厘米厚的大冰坨子,不用问,准是卖北冰洋汽水的。一般冰面上会凿出一个个的小凹槽,汽水高低错落排成一排。
  比味道更具体的是来自曾经担任过山海关汽水厂工会主席的王景州老人的回忆。她说,尽管在五六十年代,厂里的生产环境完全可以用简陋和恶劣来形容,但因为山海关汽水厂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对汽水的含糖量、细菌数和含汽量等指标都有严格的控制。不要以为山海关汽水厂只有汽水一种产品。单是汽水,就有橘子、杨梅、菠萝、柠檬等多种口味,同时有一种名叫“哥瓦斯”的汽水,是以面包屑为原料生产的。到了汽水淡季,厂里还生产果汁、点心、糖果和姜汁,是全国第一家生产姜汁的工厂。

  1953年,天津山海关桔汁汽水成为国宴的专用饮料。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喜欢喝,每瓶的价格也由早年的3分钱逐渐涨到1毛3。
  在北京,建于1936年的北冰洋制冰厂开始为整整两代人打上记忆的烙印。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上海的屈臣氏迁入京城与其合作。屈臣氏从上海给北冰洋带来了数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体化灌装流水线。虽然设备年头有些久远了,但是在当时的北京,那可是第一家用现代化的作业生产汽水的。同时,上海方面还派遣了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技工来到北京协助生产。一个汽水厂在当时竟然受到如此重视,在今天恐怕是不可想象的。大概这也决定了北冰洋在此后30年里的“贵族身份”。
  据曾经在北冰洋食品公司工作的一位老师傅说:“最火的时候,在北冰洋食品公司等货排队的汽车从永定门外安乐林的厂子里开始,一直能排到沙子口外,算下来足有两三百米。这样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般车都是直接到生产线上去等货,出来一箱拉走一箱。工厂里的机器一天连轴转都供不应求。”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全国大大小小有两三千家汽水厂,最负盛名的是八大汽水品牌: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天津的山海关、沈阳的八王寺、青岛的崂山、武汉的滨江、广州的亚洲、重庆的天府可乐。
  三十年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饮料”的概念就是小卖部里的汽水,再无其他。

  王者归来:“可口可乐,你要把王老吉怎么样?
  1978年,汽水、茶与咖啡的“战争”重新打响。可口可乐发起第一枪,其重返中国的历程一波三折。小小一瓶黑色的汽水,摆上中国的柜台居然要弄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审批,今天看来无疑有点小题大做。
  1978年,中国官方拒绝了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的申请,原因是电影里它老是和美国大兵搅在一起,帝国主义符号味道太浓了。可口可乐的中国谈判代表马丁不断地解释,他们不过是一家靠卖汽水加点甜味来挣钱的厂子而已,和美国大兵绝对没有关系。最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了一张小小字条,可口可乐才磕磕碰碰进了中国。当时一瓶可乐卖4元钱,大饭店要20元,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大概是30多元。
  后续岁月里,小小的黑汽水不断成为改革派与保守派竞争的阵地。1983年,举报可乐含咖啡因、毒害中国人健康的报告如雪片般飞往中央。最终导致禁止销售。虽然可口可乐公司拿出化验报告,证明可口可乐所含的咖啡因仅为茶和咖啡的1/6,但禁令解除依然遥遥无期。最后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在飞机场给国务院总理赵紫阳递条子“上访”,再经过中央政治局集体审批,可乐才涉险过关,重新卖了起来。
  往后的十五年,碳酸饮料一发不可收拾,“两乐”凭借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在中国市场势如破竹,国产饮料节节后缩,兵败如山倒。几年之间,八大汽水中的广州亚洲汽水、北京北冰洋饮料,被百事可乐兼并,而沈阳的八王寺、天津的山海关、青岛的崂山汽水则归入可口可乐门下。
  为什么三十年苦心经营的市场一夕之间被夺?看一看可口可乐在天津的攻势就可以明了事情的底细:“可口可乐与天津津美合资的天津可口可乐,1990年投入运营;1994年产量为80年代的10倍,1990年的2.5倍。可乐的价格比当地杂牌饮料高50%。可是,质量好,推销更不遗余力。1994年天津可乐用900万元推销9万吨产品,平均100万元1万吨。就这份推销功夫,当地雨后春笋式的杂牌饮料就无法望其项背。4年时间,雨过天晴。天津90%的市场被可口可乐占领。”

  剑桥大学嘉丁管理学院彼得诺兰教授对此作过精彩的分析:
  下面是摩根斯坦利的数据,表示不同行业需要多少年才能建立起大型企业集团。
  
行业:年数 行业:年数 行业:年数 行业:年数 航空航天:23 化工:7 仪器:16 宾馆:7 饮料:14 零售:7 纸、包装品:12 汽车:6 药品、医疗器械:11 交通:7 建筑: 10 保险:6 银行、金融机构:9 时装:2 大众传播:8 通讯:2

  比如时装业,只要有一定的资源,就可能很快实现赶超;在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强大的实力,6年就可以成长起来,实现赶超。而饮料行业却很奇怪,进入的门槛很低,为什么需要14年时间赶超?在中国,我们只要看看“八大汽水”、娃哈哈、健力宝、汇源果汁,他们会告诉你答案: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每年花50亿美元来维护自己的形象,用了100年时间。
  也就是说,单纯的竞争力量对比就决定了任何国家的饮料企业都无法与可口可乐竞争。2008年,可口可乐再度高价收购汇源,决心如此之大,足以证明可口可乐对中国市场的地位非常在意,为了捍卫它在中国市场的饮料行业第一位置,它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但此时国人对这个世界第一的饮料品牌,已从最初狂热的追崇回归理性的思考。曾几何时,“咖啡”是文艺的象征,“可乐”是年轻的符号,而我国传统的茶饮料却被弃于一旁。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实力的增强,咖啡早已成为平民饮品、可乐影响健康的说法也日嚣尘上,人们不再满足由西方大企业给中国人设计味觉,而开始寻找自己的饮料。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也借助于塑料瓶包装走出室内、重焕生机。
  在此背景下,2008年中国的软饮市场上演了一幕惊天大反转。一个偏安广东一隅的区域品牌——王老吉以140亿元的销售额获得了全国罐装饮料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名,超过了可口可乐,直接改变了碳酸饮料横行中国饮料市场的格局。
  “凉茶?可能是‘凉着喝的茶’吧!”最早给广东凉茶打出名堂的王老吉药业市场部负责人贺庆依然记得,2000年他到北京去作市场调查时人们对凉茶的漠然与无知。戏剧性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SARS让广东凉茶的幽香飘出了岭南。贺庆说,“当时民间流传,广东‘非典’发病最早,但死亡率最低,究其原因就是广东人喜欢喝凉茶。”同时,伴随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凉茶迅速在神州大地走红。最后的高潮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灾晚会上,王老吉集团第一时间捐了1亿元人民币,远超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人们这才发现,王老吉凉茶始创于1828年,迄今已有179年的历史,更享有“凉茶始祖”的美誉,是根植于中国深厚民俗文化的纯中国饮料。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被激发,一时间超市里的王老吉几乎供不应求。“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的口号,几乎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潮流文化的强势反弹。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口可乐第一时间在香港收购传统凉茶馆“同治堂”旗下品牌“健康工房”,进入草本饮料市场,但并未取得成功。因为汇源一案所带来的“垄断”嫌疑,尚未撇清,所以收购暂不可行。
  而2009年4月,就在新一轮的软饮大战即将打响之时,王老吉却突然身陷“添加门”。杭州消费者、32岁的职业策划人叶征潮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其对王老吉的诉状:自己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医生诊断说他是胃寒,而罪魁祸首可能就是王老吉凉茶配方中的夏枯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王老吉面临着“灭顶之灾”。
  事实上,夏枯草有消暑、利尿、祛湿、下火等功效,在凉茶中应用得很广,几乎大部分凉茶都需要用到这种中草药。因此,当讨伐王老吉“添加门”之声充斥于各大媒体上时,人们也开始追寻背后的原因了。
  商业观察家陆新之表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被竞争对手利用的商业竞争案例。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出来,我认为和食品安全这个舆论热点有关联。”有人更直接把这次的“幕后黑手”指向可口可乐。在天涯论坛上,一位名为 “一言九鼎”的网友发表了题为《可口可乐,你要把王老吉怎么样?》的帖子,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一个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已经先后被外资收入囊中,国内饮料市场大半江山已改外姓,硕果仅存的本土饮料企业们举步维艰。王老吉会成为下一个健力宝吗?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