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界权势新图谱:时装编辑成穿衣偶像
时间:2010-08-09 00: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好莱坞明星、超模或时装设计师被奉为时尚偶像由来已久,同时也算顺理成章,他们总是在多种场合光芒万丈地出现。而近年来,知名时尚杂志的时装编辑成为穿衣偶像,就像一阵由隐变显的风,狂暴地吹了出来。
《九月刊》
看过纪录片《九月刊》(The September Issue),我和大多数时尚人士一样,出乎意料地感觉平静,甚至平淡。这部新上映没多久的电影,以制作2007年美国版《Vouge》杂志九月刊为背景,第一次揭开时尚圣经《Vogue》杂志的幕后制作秘密。影片最受关注的主角——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恶魔”,虽然之前风靡全球的电影《穿着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让她的女魔头形象成为一种“时尚女主编该是如此可怕”的标签。她留着温柔的金色童花头,总是穿着one-piece的碎花连衣裙和高跟鞋,她没有颐指气使,但那种作决定时不顾他人感受的冷冰冰和看秀时经常流露的“不过如此”的表情,是另一种令人惧怕的“魔”。
安娜-温图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恶魔”
不过,安娜确实在做时尚权力赋予她的、该做的事情。面对海量的当季新品,无数“嗷嗷待哺”的老辈和新锐设计师、等着她指点穿着的年轻读者,她无法唯唯诺诺,必当一锤定音,哪怕她的眼光和喜好带有那么强烈的个人色彩。时尚界哪有客观性?时尚界只需要偶像和追捧者。在制造偶像产品这方面,没人比她的地位更权威。
时尚界只需要偶像和追捧者。
好莱坞明星、超模或时装设计师被奉为时尚偶像由来已久,同时也算顺理成章,他们总是在多种场合光芒万丈地出现。而近年来,知名时尚杂志的时装编辑成为穿衣偶像,就像一阵由隐变显的风,狂暴地吹了出来。相比于前者,他们更该算是专业的时尚中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凭自己的眼光挑选美丽的物品来取悦和指导热爱时尚的人,接触的是构成时尚生活链条的所有关键元素——时尚摄影师、设计师、名模、品牌最新资讯;是活生生的平常人,身材和面孔并不完美,穿衣塑形全因个人风格和喜好,显得更为生动。
时装编辑的显贵还是得感谢影视作品和网络力量的支持
时装编辑的显贵还是得感谢影视作品和网络力量的支持,关于时尚界的电影、剧集、时尚真人秀和纪录片让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为人。个人博客更让他们平时在街头、发布会现场,甚至在办公室的样子曝光。以往的秀场报道只看得到T台上的衣架子们,现在人们更乐于见到秀场前排都坐了哪些明星名流、哪位时装编辑和时尚博主,甚至他们的排位情况也可以产生一篇第二天的媒体头条。如果一场服装发布会上没见安娜-温图尔的身影,全世界的人都会感到恐慌——“她怎么了?”或者不如更担心的是“这个品牌和设计师怎么了?”正如《九月刊》里面,安娜-温图尔不仅提携新锐设计师,地位高至让-保罗-高帝耶(Jean-Paul Gautier)这个层次的设计师,也在新装发布前,毕恭毕敬邀请安娜先行过目,听取她的意见以作修改。
《Vogue》杂志的前掌门人戴安娜-瑞兰德早已成为“时尚教母”
时装编辑的势力达到这个高度,并不是安娜-温图尔一个人,在这一个时代引起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Vogue》杂志的掌门人戴安娜-瑞兰德(Diana Vreeland)已成为“时尚教母”,提升了时装编辑的地位。她于1963年加入《Vogue》,让这本纯时尚杂志不再纯粹报道服装风格与趋势,而是加入自己幽默而犀利的独到见解来创造潮流,不仅指导人们穿衣,还教给他们个人化地追求高雅时尚,同时也追求自我。她的“教母”言行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服装设计师,为当时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做形象指导;还捧红了Twiggy、Suzy Parker等第一代超模,许多我们现在还在膜拜的经典,都由她和那个时代的时尚界所创造。
时尚界正值一个转变期
戴安娜-瑞兰德隐退后,时装编辑的权势图谱似乎中止了,直到1988年安娜-温图尔加入《Vogue》。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80年代的狂放不羁和多元风格发展,时尚界正值一个转变期,比如不少法国老牌时装屋都在换血,新的声音由各处传出。安娜给了他们很多良性的建议,更提携了许多设计新锐——她与美国设计师协会(CFDA)设立“Vogue基金”,支持他们的新创意;她也最先意识到时尚不仅属于模特营造的天空,而且把杂志的封面位置留给明星和名流,引发风潮;她并不完全推崇顶级品牌,经常把街头平价服饰与奢侈华服搭配在一起,让时尚造型出现亲切实用的风貌;她起用年轻摄影师,拍摄的各类时装大片好似初春的嫩芽,极富朝气。她的各种强势所为揭示了时尚界幕后的风浪和独断专行的残酷,但也车轮滚滚,开拓出从未有过的新局面。
《vogue》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安娜-温图尔的能量绝不仅是摆摆腔调,她为美国版《Vogue》创下了120万册的销售成绩,《九月刊》的末尾便记录了安娜的成功——2007年《Vogue》的9月刊,内容加广告共840页,杂志重达5磅,成为业界的神话般纪录。
安娜-温图尔本人亦成为一名地位顶级的偶像。如今,以她为尖顶,各位偶像级的时装编辑已经和明星名模一样,成为时尚媒体成天追逐的对象,并且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更具朋克风味
安娜-温图尔厌恶黑色,摘下墨镜后常常挂出一个甜美又无情的笑容;而她的对手、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比之更具朋克风味,她更干瘦,更中性化,长发似乎不事打理,搭在一双粗眉大眼上,她的优雅可以被形容成“对自己的不完美毫不在意”,深具一股慵懒的法国风情。
主编安德鲁-莱昂-泰利是少有的一位男性时装编辑
安娜身边的另一位《Vogue》主编安德鲁-莱昂-泰利(AndréLeon Talley)是其中少有的一位男性时装编辑,一位时髦的黑人,身形巨大,造型也偏爱“巨大”,喜好珍稀材质皮草,行事略为夸张。
美国版《Elle》的资深时装编辑凯特-兰菲亚
正在急剧走红的美国版《Elle》的资深时装编辑凯特-兰菲亚(Kate Lanphear)几乎可以与超模凯特-莫斯(Kate Moss)一起组成“无敌双K”了。她的瘦削身材和冷峻俏脸令她在任何场合都有哥特风范,银色短发一边削至现出头皮,一头蓬松垂下,紧身长裤和皮装,以及恰到好处的中性化配饰是她最令人心折的搭配秘籍。
意大利式优雅的乔瓦娜-巴塔吉利亚
而代表意大利式优雅的乔瓦娜-巴塔吉利亚(Giovanna Battaglia)同样令人着迷,她是意大利《L'UOMO Vogue》杂志的时装编辑,超模出身,身形完美,穿着风格虽然有些硬挺,但又不经意显出女人味,长裤和靴子与服饰的搭配堪称经典,她的穿衣风格呼声最高,已被尊为“最会穿衣”的时装编辑。
日本《Vogue》杂志时装总监和创意顾问安娜-德拉-鲁索
相比之下,日本《Vogue》杂志时装总监和创意顾问安娜-德拉-鲁索(Anna Della Russo)样貌平平,甚至有点古怪,年纪也不轻了,却是“最敢穿”的一位。她是意大利人,喜好“把高级定制服装穿上日常街头”,巨大的花朵、蓬乱的羽毛和夸张的宽肩设计经常出现在她身上,我行我素,独立而热烈,正是她所传递的个人魅力。
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位中国的时装编辑偶像?我已经听到有人说:“国内时尚界最好看的人儿还是在《Vogue》,只是她们还缺乏日常场合对着装的一丝不苟。”唯有走在街头的美丽才能被收取,这可能需要国内几个大都市街头的时尚程度更广泛深入一些,吸引最著名的街拍先生斯科特-楚门(Scott Schuman)来中国走一遭。
《九月刊》
看过纪录片《九月刊》(The September Issue),我和大多数时尚人士一样,出乎意料地感觉平静,甚至平淡。这部新上映没多久的电影,以制作2007年美国版《Vouge》杂志九月刊为背景,第一次揭开时尚圣经《Vogue》杂志的幕后制作秘密。影片最受关注的主角——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恶魔”,虽然之前风靡全球的电影《穿着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让她的女魔头形象成为一种“时尚女主编该是如此可怕”的标签。她留着温柔的金色童花头,总是穿着one-piece的碎花连衣裙和高跟鞋,她没有颐指气使,但那种作决定时不顾他人感受的冷冰冰和看秀时经常流露的“不过如此”的表情,是另一种令人惧怕的“魔”。
安娜-温图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恶魔”
不过,安娜确实在做时尚权力赋予她的、该做的事情。面对海量的当季新品,无数“嗷嗷待哺”的老辈和新锐设计师、等着她指点穿着的年轻读者,她无法唯唯诺诺,必当一锤定音,哪怕她的眼光和喜好带有那么强烈的个人色彩。时尚界哪有客观性?时尚界只需要偶像和追捧者。在制造偶像产品这方面,没人比她的地位更权威。
时尚界只需要偶像和追捧者。
好莱坞明星、超模或时装设计师被奉为时尚偶像由来已久,同时也算顺理成章,他们总是在多种场合光芒万丈地出现。而近年来,知名时尚杂志的时装编辑成为穿衣偶像,就像一阵由隐变显的风,狂暴地吹了出来。相比于前者,他们更该算是专业的时尚中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凭自己的眼光挑选美丽的物品来取悦和指导热爱时尚的人,接触的是构成时尚生活链条的所有关键元素——时尚摄影师、设计师、名模、品牌最新资讯;是活生生的平常人,身材和面孔并不完美,穿衣塑形全因个人风格和喜好,显得更为生动。
时装编辑的显贵还是得感谢影视作品和网络力量的支持
时装编辑的显贵还是得感谢影视作品和网络力量的支持,关于时尚界的电影、剧集、时尚真人秀和纪录片让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为人。个人博客更让他们平时在街头、发布会现场,甚至在办公室的样子曝光。以往的秀场报道只看得到T台上的衣架子们,现在人们更乐于见到秀场前排都坐了哪些明星名流、哪位时装编辑和时尚博主,甚至他们的排位情况也可以产生一篇第二天的媒体头条。如果一场服装发布会上没见安娜-温图尔的身影,全世界的人都会感到恐慌——“她怎么了?”或者不如更担心的是“这个品牌和设计师怎么了?”正如《九月刊》里面,安娜-温图尔不仅提携新锐设计师,地位高至让-保罗-高帝耶(Jean-Paul Gautier)这个层次的设计师,也在新装发布前,毕恭毕敬邀请安娜先行过目,听取她的意见以作修改。
《Vogue》杂志的前掌门人戴安娜-瑞兰德早已成为“时尚教母”
时装编辑的势力达到这个高度,并不是安娜-温图尔一个人,在这一个时代引起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Vogue》杂志的掌门人戴安娜-瑞兰德(Diana Vreeland)已成为“时尚教母”,提升了时装编辑的地位。她于1963年加入《Vogue》,让这本纯时尚杂志不再纯粹报道服装风格与趋势,而是加入自己幽默而犀利的独到见解来创造潮流,不仅指导人们穿衣,还教给他们个人化地追求高雅时尚,同时也追求自我。她的“教母”言行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服装设计师,为当时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做形象指导;还捧红了Twiggy、Suzy Parker等第一代超模,许多我们现在还在膜拜的经典,都由她和那个时代的时尚界所创造。
时尚界正值一个转变期
戴安娜-瑞兰德隐退后,时装编辑的权势图谱似乎中止了,直到1988年安娜-温图尔加入《Vogue》。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80年代的狂放不羁和多元风格发展,时尚界正值一个转变期,比如不少法国老牌时装屋都在换血,新的声音由各处传出。安娜给了他们很多良性的建议,更提携了许多设计新锐——她与美国设计师协会(CFDA)设立“Vogue基金”,支持他们的新创意;她也最先意识到时尚不仅属于模特营造的天空,而且把杂志的封面位置留给明星和名流,引发风潮;她并不完全推崇顶级品牌,经常把街头平价服饰与奢侈华服搭配在一起,让时尚造型出现亲切实用的风貌;她起用年轻摄影师,拍摄的各类时装大片好似初春的嫩芽,极富朝气。她的各种强势所为揭示了时尚界幕后的风浪和独断专行的残酷,但也车轮滚滚,开拓出从未有过的新局面。
《vogue》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安娜-温图尔的能量绝不仅是摆摆腔调,她为美国版《Vogue》创下了120万册的销售成绩,《九月刊》的末尾便记录了安娜的成功——2007年《Vogue》的9月刊,内容加广告共840页,杂志重达5磅,成为业界的神话般纪录。
安娜-温图尔本人亦成为一名地位顶级的偶像。如今,以她为尖顶,各位偶像级的时装编辑已经和明星名模一样,成为时尚媒体成天追逐的对象,并且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更具朋克风味
安娜-温图尔厌恶黑色,摘下墨镜后常常挂出一个甜美又无情的笑容;而她的对手、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比之更具朋克风味,她更干瘦,更中性化,长发似乎不事打理,搭在一双粗眉大眼上,她的优雅可以被形容成“对自己的不完美毫不在意”,深具一股慵懒的法国风情。
主编安德鲁-莱昂-泰利是少有的一位男性时装编辑
安娜身边的另一位《Vogue》主编安德鲁-莱昂-泰利(AndréLeon Talley)是其中少有的一位男性时装编辑,一位时髦的黑人,身形巨大,造型也偏爱“巨大”,喜好珍稀材质皮草,行事略为夸张。
美国版《Elle》的资深时装编辑凯特-兰菲亚
正在急剧走红的美国版《Elle》的资深时装编辑凯特-兰菲亚(Kate Lanphear)几乎可以与超模凯特-莫斯(Kate Moss)一起组成“无敌双K”了。她的瘦削身材和冷峻俏脸令她在任何场合都有哥特风范,银色短发一边削至现出头皮,一头蓬松垂下,紧身长裤和皮装,以及恰到好处的中性化配饰是她最令人心折的搭配秘籍。
意大利式优雅的乔瓦娜-巴塔吉利亚
而代表意大利式优雅的乔瓦娜-巴塔吉利亚(Giovanna Battaglia)同样令人着迷,她是意大利《L'UOMO Vogue》杂志的时装编辑,超模出身,身形完美,穿着风格虽然有些硬挺,但又不经意显出女人味,长裤和靴子与服饰的搭配堪称经典,她的穿衣风格呼声最高,已被尊为“最会穿衣”的时装编辑。
日本《Vogue》杂志时装总监和创意顾问安娜-德拉-鲁索
相比之下,日本《Vogue》杂志时装总监和创意顾问安娜-德拉-鲁索(Anna Della Russo)样貌平平,甚至有点古怪,年纪也不轻了,却是“最敢穿”的一位。她是意大利人,喜好“把高级定制服装穿上日常街头”,巨大的花朵、蓬乱的羽毛和夸张的宽肩设计经常出现在她身上,我行我素,独立而热烈,正是她所传递的个人魅力。
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位中国的时装编辑偶像?我已经听到有人说:“国内时尚界最好看的人儿还是在《Vogue》,只是她们还缺乏日常场合对着装的一丝不苟。”唯有走在街头的美丽才能被收取,这可能需要国内几个大都市街头的时尚程度更广泛深入一些,吸引最著名的街拍先生斯科特-楚门(Scott Schuman)来中国走一遭。
- 上一篇:上一篇:中国高尔夫地产的投资模式创新战略
- 下一篇:下一篇:沪港奢侈品价差缩小 香港代购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