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乐活 > 风尚热点 >

传无印良品大幅缩减中国生产点

时间:2010-09-27 19:09    来源:

无印良品


  有媒体日前报道称,无印良品(Muji)的经营公司Ryohin Keikaku决定大量减少在中国的生产点。该公司宣布计划在两年内将中国签约的240个生产点减少一半,以减少人事成本。


  一位服装行业分析师指出,由于原料和人力成本压力剧增,服装业的“中国制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吸引力。


  中国制造到中国市场转变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无印良品中畅销的编织品100%在中国生产,服装类70%产自中国、20%在日本生产,其余10%由亚洲及其他各国生产。其中,在华服装类的生产均采取OEM方式。


  上述分析师指出,今年以来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幅度加剧,对于服装制造行业打压很大,“目前服装制造企业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能源价格。”


  有数据指出,无印良品2010年度第一季度的净收入为32.1万美元,下降26%。


  麦格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日本企业最初曾把中国视为低成本生产基地,不过现在,日本企业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把中国作为它们的最终市场。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汪蓉指出,2009年我国服装零售总额 (限额以上规模企业)3264.3亿元,占纺织服装商品零售总额的约70%,近5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如果从人均收入和人均服装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的角度来测算,2010年服装市场总容量大约有6300多亿元,保守估计至2015年整个服装市场的扩容速度大约在10.5%。


  日本广告公司的研究显示,与日本的同龄人相比,中国二十多岁的消费者对未来往往更加乐观、社交上更加活跃、更愿意花钱。他们说,吸引了日本营销人士兴趣的一个重要群体是中国约2亿的 “80后”人士。这一群体比日本同龄人的规模大了约13倍。


无印良品


  低价产品在中国变为高价品


  在日本采取低价策略的无印良品进入中国之后却变成了高价消费品,一双直角袜的定价都能高达50元。这高昂的价格里面包括海运成本、进口关税和店铺租金等。公开资料显示,无印良品上海店的价格甚至比日本高出25~30%。


  上述分析师指出,“国外品牌进驻中国以后就从大众消费品变为了奢侈品的情况其实很普遍。”但这种情况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如果作为大众消费品就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偏低,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存在一定困难。


  无印良品负责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店铺的董事长松崎晓对外表示:“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加强物流,努力让更多人能够便宜地购买。”


  公开资料显示,无印良品的母公司西友百货长期经营陷入困境,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在2007年被沃尔玛全资收购,之后退出股票交易市场。


  与母公司“同病相怜”的无印良品在海外的扩张步伐困难重重。1991年,无印良品就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店铺,又在1999年在法国开设4家店铺,到2001年,无印良品的海外经营全都亏损。


  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它曾与母公司西友超市一同退出内地市场,2008年又才重新进入内地市场。


  上述分析师提醒,为了解决高价格的问题,如何规避成本压力是一个关键,“现在国外服装企业有一个趋势,不是把服装制造工厂从沿海向内地迁移,就是把服装制造从中国内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