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一股密西西比河的洪流
时间:2010-08-11 00:39 来源:东方早报
导语:一百年前的4月21日,74岁的萨缪尔-L。克莱门斯(马克-吐温的原名)去世。而今,他的家乡正在举行为期一年的马克-吐温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一系列与吐温相关的书籍也相继出版。
马克-吐温漫画
马克-吐温是那种人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纪念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将环游世界的见闻带给他的同胞们,用新世界(600628,股吧)的风趣讲述了旧世界的种种,同时,也向其国人展示了美国辽阔疆域上不为人知的部分——不通铁路的西部边疆和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威廉-迪安-豪威尔斯将吐温比作“文学界的林肯”确实不无道理。对于彼时世界各地的读者来说,他似乎就是美国,没有别的什么人能够担此重任。
1895年马克-吐温摄于旅途中(照片下的留言:好好的,你将会孤独。马克-吐温)
“平凡”名老头
纠缠不清的“宫廷阴谋”
迈克尔-谢尔登(Michael Shelden)的新著《穿白衣的男人》(Man in White)勾画出了吐温在最后十年里作为受人崇拜的公众偶像和不堪重负的痛苦个体之间的矛盾。吐温的女儿苏西1896年死于脑膜炎,妻子莉维于1903年离世。他再也没有从这些打击中恢复过来。另两个女儿对他来讲毋宁说是重负:吉恩患有癫痫,克拉拉徒劳地追求歌唱生涯。也许是出于深深的失望,吐温经常带着被他叫做“天使鱼”的小女孩一起郊游。谢尔登在书中称这个小女孩是吐温的“代孙女”。
家庭生活一塌糊涂的同时,吐温也被食客们盯牢了。其中有他未来的传记作家阿伯特-比奇洛-潘恩和生活秘书伊莎贝尔-莱昂,后者因为偷盗吐温的财富最终被逐出了圈子,这个版本的故事是最为大家接受并广泛流传的。但劳拉-斯坎德拉-特朗布莉(Laura Skandera Trombley)的新书《马克-吐温的另一个女人》(Mark Twain's Other Woman)则为莱昂申冤。在劳拉版的故事里,莱昂是吐温那反复无常的女儿克拉拉的牺牲品。
还没留胡子的马克-吐温(1855年左右)
1904年,68岁的吐温雇佣了身陷困境的莱昂,作为他的秘书和克拉拉的看护。吐温和莱昂日渐亲密,鳏居的吐温形容莱昂“苗条、漂亮,按年头算来38岁,盛装坐在马车里的时候17岁”。克拉拉嫉妒莱昂与吐温的亲近,并对父亲不同意自己嫁给心爱的男人耿耿于怀。于是,她谎称莱昂挪用钱财。她设法让吐温相信,莱昂在照管吐温在康涅狄格州的房子时偷了2000美元。吐温解雇了莱昂,收回了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她的农庄。他还写下了一份记录着莱昂如何企图勾引他的“勒索档案”,警告莱昂如果想从他或者他的家人身上敲诈钱财的话,就发表这些档案。
特朗布莉和谢尔登虽然持论不同,但他们的两本书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屡屡于名人暮年时纠缠不清的“宫廷阴谋”。在这个意义上,吐温的晚年生活的确非常的“平凡”——尽管这个词通常与马克-吐温搭不上边。
马克-吐温和家人
无赖青年
萨缪尔走向西部
与前两本相比,小罗伊-莫里斯(Roy Morris Jr。)的大作《走遍美国》(Lighting Out for the Territory)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壮、年轻的无赖马克-吐温,一如他后来被世人一贯认定的那样无忧无虑。该书的写作意图是解释副标题的那个问题“萨缪尔-L。克莱门斯是如何走向西部并成为马克-吐温的?”
25岁那年,吐温还没有用笔名。当时,内战将密西西比河变成了战场,这位密苏里小伙子辞掉了内河船领航员的工作,在密苏里州短暂加入“志愿者同盟”组织。在第一场冲突之后,吐温发现自己无法忍受杀死任何人,于是他去投奔哥哥奥利安,那时奥利安被任命成为内华达州长的秘书并管理西部。南部和北部打得不可开交时,西部正在度假。铁路、黄金、铜等领域的过度投机促生无数泡沫。地方政府贪污盛行,诈骗屡见不鲜,枪支和酒精无所不在。在那里,吐温也没少干投机、伪造、醉酒之类的事情。
莫里斯精彩地讲述了吐温的西部历险记,但最好的段落却来自吐温自己的《苦行记》。《苦行记》像是一本游记、神话、笑话和回忆录的奇怪集合,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之一。在描写陌生的地域风情和创造新的语言方面,吐温有一种罕见的天分。同时代的人被其笔下的奇闻趣事逗得大乐不已。他下笔夸张、幽默,但如若拘泥于事实的话,就永远抓不住西部的精髓。《苦行记》经常被归类为游记,但其实它更类似《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等添加了马克-吐温个人经历的小说。
在写《在密西西比河上》之前,吐温确实写过一本真正的游记——虽说不那么标准。《浪迹海外》现在收入美国文库版的《马克-吐温:<浪迹海外><赤道漫游记>及其他》,那些信笔写来的段落像极了《项狄传》。
通过描写各种荒唐事,《浪迹海外》精彩地描写了无目的旅行的快乐和自由。“徒步旅行的真正魅力不在于行走过程或是路上的风景,而在于聊天,”吐温写道,“至于聊天内容是风趣机智还是无聊透顶,其实都一个样。只要嘴巴喋喋不休,耳朵在竖着聆听,就会其乐无穷。”
中年吐温
从幽默到愤怒的还债之旅
在厚重的美国文库版游记中,吐温早年和晚年鲜明的文风差别一览无遗。《赤道漫游记》以编年的方式记录了吐温在大洋洲、印度及大英帝国其他殖民地巡回演讲的旅程。杰罗姆-洛文的杰出传记《马克-吐温:萨缪尔-L。克莱门斯的探险之旅》(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Samuel L. Clemens)一书称,吐温这次巡回演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清偿债务。
吐温出版著作赚了很多钱,但他常常投资失败。其中大部分投资在一些新发明上,包括一种新创的铁箍、一种新的蒸汽机和一种排字机。
财务需要大概可以解释《赤道漫游记》中不知不觉透出的那股子熟练码字工的痕迹。不过吐温晚年的著作何以丧失了一些他自己的鲜明特征,据洛夫解释还另有他因:吐温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了,对金钱的忧虑与日俱增,对地位和名誉也无法再淡泊处之。为适应公众情绪,他软化了对美国帝国主义政策的公开批评。尽管那时候他的写作带有更多的愤怒而不是幽默,但为了市场他还是掩饰了这种愤慨。
洛夫援引了一份吐温写于海外巡讲后的日记。在日记里,吐温问道:“为什么地球还没有被那些嘲笑这个可怜世界、嘲笑无能的宇宙、嘲笑暴力和卑劣人类的书填满?”答案当然是,卑劣的人类可以用支票来投票。
吐温的最后几年全花在了这些激愤的书上,大部分至死都未完成。
相关链接
吐温在中国的
三副面孔
“马克-吐温在中国有三副面孔:第一,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有力批判者;第二,‘同情中国人民的美国作家’;第三,幽默的人性艺术家。”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苏文菁认为,在中国历史的记忆里, 马克-吐温与中国的关系始于1881年, 那年清政府决定撤回全部留美学生。马克-吐温闻讯后,亲自找前总统格兰德商讨如何挽留。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马克-吐温的作品作为中国新文化的资源之一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马克-吐温在中国的影响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大学美国文学学习与研究的一个部分与《竞选州长》作为中学初中课本中的精读课文。第一层面的影响中,马克-吐温的作品与其他的作家一样构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体,作为批判资本主义虚伪、腐朽、没落的教材。就第二层面而言,虽然当年把《竞选州长》作为反面教材,但它使得马克-吐温成了在中国最著名的外国作家之一。
在中国,从事马克-吐温研究的学者多达近千人。马克-吐温已发表的文艺作品,中国都有译本,有的还多达5种版本,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生平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L。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乡村的穷律师家庭。萨缪尔童年悲惨,4岁母亲去世,11岁父亲去世,年幼的他各处漂泊,做过印刷工、排字工、报童、水手、淘金者、记者等。他勤于练笔,将淘金拓荒的经历、对奴隶制的认识、密西西比河及国外旅行的见闻都诉诸笔端。17岁时,其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幽默周刊《手提包》上,此后他以小说《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1867)和随笔集《傻子出国记》(1869)获得读者喜爱。他著名的小说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分别发表于1876年和1884年。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小说《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以及《在密西西比河上》、《苦行记》、《浪迹海外》、《赤道漫游记》等。除了马克-吐温,萨缪尔使用过的笔名还包括乔希和托马斯-杰佛逊-斯诺特格拉斯。他与妻子莉维育有一男三女,除了二女克拉拉,全部先他去世。1910年4月21日,他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 上一篇:上一篇:金发美女当选英格兰最年轻市长
- 下一篇:下一篇:施瓦茨曼:如何造就新的华尔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