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 用针孔窥探世界
时间:2010-08-11 00:34 来源:名牌
针孔摄影完全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普通摄影,在摄影艺术家周展看来,那“不确定的风景”正是针孔摄影的迷人之处。“为了将眼睛所看到的生动景象,转换成一幅幅不确定的风景,从一个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角度再现这个景象,我选择了用针孔摄影来完成我的平面创作,针孔摄影中手工掌控影像变异的特性,给了我很大的帮肋,同时出乎意料的影像结果,更让我每天都处在一个又一个创作的喜悦之中。”几年来,周展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窥视着这个世界,终于将他自己“生活的城市弄成了这个样子”。 车子一直急速行驶于深圳工业大道上,只为找到传说中,一位采用公元前四百多年华夏先哲墨子率先发现的小孔影像术,勾勒“鸟巢”、“水立方”等等一个个超乎想象、凝望巨大的体量并企图直接窥视设计者灵魂的体育场馆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周展,人称“展爷”。当电话响起,回头一望,一个和蔼的“和尚”形象映入眼帘。 身穿休闲衣,说话声音并没有电话里显得那么苍老的周展,家里全是仿古的家具,摆着一尊佛像,除了墙上几幅针孔影像作品外,他还收藏着多种蜈蚣、毒蛇、蚱蜢、山药等酿制而成的药酒。当然,还有他的三只狗,他常常对着他爱狗“黑格尔”发愣,“谁能说它沒思想?”
小孔窥见整个世界 在2007年初至2008年6月,周展用一年半的时间,行程二万多公里,走完了除香港以外的所有奥运城市,用小孔影像的方式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场馆横扫了一遍,于是有了《赛场—携古老影像术采访北京奥运会》这本影像画册。 他用“谈不上漫长但充满挑战、惊喜和太多的意外”概括了整个创作过程。小孔影像的这种摄影方式收纳视角非常广,理论上近似180度的视角取景。如此广的角度,用一般的相机难以完成,既便能用鱼眼镜头收纳所需场景但也会严重变形,但小孔影像不会。他补充道,“我在‘水立方’拍摄的照片,至今没有看到比其视角更广且没有变形的图片;小孔影像所获得的图像清晰度很高,再就是由于零点几毫米孔径所造成的全景深效果,从近景到远景都一样。”大视角的拍摄使得摄影者必须贴近被摄物,周展拍鸟巢的很多照片都是距离“鸟巢”二十多米外拍的,可以想象一下,二十多米的距离,几乎没有其他哪类相机的镜头能够容纳得下如此庞大的一个建筑,但针孔相机可以做到。周展介绍说:“这特性同时给一些场馆周边空间不够大而要求取其全景提供了可能性。” 整个“奥运”的创作过程中他认为最难做的是跟人沟通,他戏言,一年半的时间耗去了一生的交际能量和耐心。在进入实际拍摄前,他做了一个计划,哪些可以直接拍,哪些要找各种关系才能拍,那些场馆要分几次才能完成。每次拍摄前也都要准备,画场馆位置,画太阳光的位置。套用一句奥组委的话叫做:做预案,要多做,越多越好。可遇到的困难比想象的还是多得多。首先是联系,要联系的部门太多了,要审批的部门太多了,每一个部门都会往自己的上一级部门推委,奥运会这样的大事都是每一城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任筹委会主任、奥赛办主任。古老影像技术要挑战的首先是现代的人际关系。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深圳电视台的停车场,看到那辆改装过的丰田面包车,他指着摄影车前头,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通行证,这是他一年多来行走在奥运场馆之间的见证。“你看这些证,一年多的暴晒都没褪色,质量不错,呵呵。” “画册中的一些水草和青蛙,这些是拍摄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处理,但使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将一幅影像在进行了一次曝光后(或局部),放回暗箱,在冲印室中进行一次显影但不定影,之后冲净吹干再放到相机中进行再次拍摄,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构图位置添加新的画面元素。有的进行局部添加实物投影,有的进行局部反转处理,有的叠加另一部分影像元素等等。”他就这样在暗室中,在影像的显与定之间,在影像的正像与负像之间,在元素构成的多与少、加与减之间快乐地往来,直到做出一幅自认既有趣味又能符合美之法则同时不偏离原本项目准则的影像作品。
邪点子来自于从小爱玩 从小爱玩,父亲是画家,摄影源自于家里有台3000元的相机,当时昂贵得让他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到了大学,他如愿以偿的报上了摄影专业,当时创意点子很多,甚至玩当代影像,“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有十几层楼的梯形台阶,我从招待所借了几十张白床单,然后找几个缺胳膊少腿的椅子摆在床单作为点缀,叫几个同学坐在上面。把同学一排然后包裹有结构性的这站一个那站一个,我们就从高楼楼顶往下拍。” 他自信,他们选择的路不是现在人所说的变成当代影像,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做的是意态的或是形态的,“记得二十年前我们跑到一个部队宾馆,里面很多内线和电话线,机房里面全是坏的胶木电话,于是装了一箱,然后钉在墙上给自己自拍,满头的电话线,捂着耳朵表现烦躁的世界。”当年武汉的轮渡码头,里面很多各式各样的人,各种表情的,要拍出性格和影调来,他不一样,只拍长江边上的打铁链、铁栏杆以及从铁栏杆走过的一些人,“那些人像鬼影一样,我从江边的大的铁的解构然后拍走路的人,全是虚的,这些都是个人取决的摄影语言不一样。” 这么多的“鬼点子”,让他二十多年来获得众多的摄影奖项,其中有二十多项是中国国家级的大奖和国际摄影比赛的大奖。但是周展对中国摄影金像奖,已经心灰意冷,影像千变万化,只评16英寸等多项限定,他形容我国的摄影还停留在“发烧友”的水平,而国外已经是按艺术学术.科学来做。
十三姨最爱的家伙 作品《赛场》用中国最古老的摄影术“针孔影像艺术”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再现08北京奥运场馆。这种传统的影像制作手法加之当代艺术理念的融合,已经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奥运会期间他去五棵松器材城,淘了几枚古老的镜头,最老的估量着有百多年的历史,最近的也有几十年,这些老镜头个个黄铜打造体态丰满,镜片手工打磨,制作精良,成像面积超大,就连品牌标识和光圈刻度都是手工敲打上去的,这就是奥运结束后制成的一个24英寸相机,又称十三姨的摄影术。周展解释其创意源于电影《黄飞鸿》,十三姨最爱干的事就是“喷”一声随着一股白烟就算给人照相了,十三姨手捧到处可以放白烟的东西那就叫“照相”。至此终有国人自十三姨后方知照相术,这话说得很是矫情,但委实是十三姨的举止使照相术得到了传播并被更多的人确信了照相是这个样子的! 目前他正为武汉大学新闻传播摄影专业成立20周年制作一个镶满相机的地球仪雕塑,那些相机都是他们88届的同学邮寄过来的。当他很投入地拿着电锯锯一个破旧相机的时候,感慨道:“相机够倒霉的,服务了那么久,现在就烫了。”随后又自我安慰,“这些相机陪伴同学多年,要回到该回的地方,现在让它永生!” 对于以后的创意,周展说,“玩是一直会玩下去的,要玩出一个严肃的态度。”接下来,他要做一个影幻,拿放大镜随处照,可在需要的地方把影像留下。始终伴随他的这种“针孔摄影”技术,注定会呈现出更多的视觉奇迹,在如此“小孔”的世界里那么的富有野心的“窥探”,正是我们人类探索现实世界的一种从容而善意的表达方式。
小孔成像术 小孔成像是种光学现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80一389)的著作《 墨经》 中就已经有关于小孔成像的文字记载。西方大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也已经发现小孔成像的现象。
针孔照相机 针孔照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它任何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
针孔照相大师 贝丝妮·德·福雷斯特,1966年出生在荷兰。早在荷兰乌得勒支市艺术学校学习期间,贝丝妮就钟爱装置设计。她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真实”得能让人漫步其中的幻想世界。认为,普通相机没法实现的,针孔相机却能准确地抓住感觉。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一切能在手边找到的吸引她的素材,以及她潜意识里的童话情节。没有常规思维的限制,一切都充满着不可预测性。
- 上一篇:上一篇:叶永青 人生和艺术只是一场游戏
- 下一篇:下一篇:伊万卡·特朗普:找到自己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