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美酒 > 极品佳酿 >

云南高原上的“葡萄酒库”

时间:2010-07-12 22: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现在的云南,葡萄酒庄随处可见,饮红酒也已经成了云南高原人的良好习惯。法国葡萄,这朵从法兰西远渡重洋而来的美丽鲜花,在云南高原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世界上传统的酿酒葡萄种植带上,有着植物王国美称的云南省是被划为不能种植出酿酒葡萄的地方。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162年前,法国传教士从法国塞纳河谷带来的酿酒葡萄籽,却已经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的雪域高原上种植成活并酿造出了甘地葡萄酒干红;到了1904年,来云南的滇南一带修筑滇越铁路的法国人又带来了葡萄籽种植在铁路沿线的车站院落里,这些葡萄树后来成就了云南红酒庄那三千多亩玫瑰蜜老葡萄园。

  现在的云南,葡萄酒庄随处可见,饮红酒也已经成了云南高原人的良好习惯。法国葡萄,这朵从法兰西远渡重洋而来的美丽鲜花,在云南高原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弥勒—— 一杯云南红“玫瑰蜜”

  车子刚驶入弥勒的云南红酒庄时,一阵葡萄的香味便迎面而来。

  7月初夏,当世界各地的葡萄园里的葡萄还在发青之时,地处云南省高原弥勒县干热河谷里云南红酒庄的葡萄却已经开始熟了。

  站在高坡上放眼看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5万多亩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葡农们正在绿红色交替的葡萄园里采摘着成熟的葡萄。微风掠过,葡萄藤随风泛起层层绿色波浪,也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葡萄香味……

  走入深达地下数米的有着“南天第一窖”美称的酒窖大门,缕缕醉人的酒香扑面而来。在那迷宫似的酒窖里,是一排排漂洋过海来自法国的橡木桶。原来,这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法式陈酿,使葡萄酒溶解橡木桶那优雅的香味,并可使酒体更富结构感和持久性,再以地下恒温条件下进行瓶贮,使葡萄酒缓慢陈熟,味道更香更醇厚……

  在酒庄的品酒桌前坐下,接过一杯“云南红”葡萄酒喝了一口,入口很柔顺,不但酸、涩果味都很平衡,而且酒体醇厚,丰满完整,富有层次感和结构感。

  “云南红”葡萄酒的酿酒用葡萄源自于法国的“玫瑰蜜”。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一边喝着酒,一边听酿酒师把相关故事述说,也是醉人的事。

  玫瑰蜜这一酿酒、鲜食兼用型的葡萄,是当年法国人在修筑、经营滇越铁路时种植在沿线的火车站上的。滇越铁路于1903年开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854公里,在中国云南境内465公里。当时负责修建以及后来在这条线路上管理运营的法国人大部分都是天主教的教徒,一座座教堂也修建在铁路沿线的车站上。因为,葡萄酒是天主教中不可缺少的圣物,在做弥撒时要用葡萄酒做圣血,而法国人也有常饮葡萄酒的习惯。于是,他们便将法国国内的葡萄籽带到这里种植,用法国传统的酿酒工艺亲手酿造葡萄酒。此举不仅满足了他们饮用葡萄酒的需要,也给滇越铁路沿线带来了很多欧洲文化。十年前我在滇越铁路上采访时,看到芷村、宜良、碧色寨等大车站上那一座座法式的庭院里,都种着法国的葡萄树。那时,生活在铁路边的很多老人不但种葡萄,还会自己酿葡萄酒。现在,很多老人都还保持着临睡前喝一杯葡萄酒的习惯,问其原因,他们说:这些东西“太布”(音)了。“太布”就是法语很好的意思。

  清晨的葡萄谷,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时隐时现,重叠起伏。行走在葡萄谷的小道上,空气中弥漫着那玫瑰蜜、水晶葡萄、法国野等不同品种的葡萄散发出的香味……农舍边的荷塘里,是满塘的荷花……

  酒庄人员有心,把晚餐地点安排在可以观看整个酒庄美景的葡萄树下。一边是美酒,一边是葡萄谷那醉人的美景……服务员说这里的葡萄谷还有个美称,叫情人谷。

  茨中——雪域高原的神秘圣果

  一百多年前,在西藏地区传教受到了挫折、被驱逐出境的西方传教士们带着圣经和葡萄籽离开西藏沿着古道顺江而下,来到了云南省德钦县的澜沧江畔这个位于神山脚下的藏族村子——茨中村。

  在这里,奔腾不息的澜沧江水从村子的脚下流过,村口,一条小溪从雪山上奔流而下,穿过村子汇入了澜沧江。村子边小桥流水,村中绿树簇簇,村舍影影绰绰,炊烟袅袅。村子的中心地带,一座古老的欧式建筑物肃然地耸立着,这就是那座建于1905年、有着各种神奇传说的中西合璧的茨中教堂。教堂坐西朝东,面临澜沧江,由门庭、院落、生活房、礼拜堂、花园和葡萄园等组成。整个建筑呈十字架形状,主体为法式(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整体成十字形,教堂的最后一道拱形门上面用拉丁文、藏文和东巴文装饰而成一道拱形门头,这样独特设计的意思是欢迎劳累了一天的人进来。

  在茨中村,今年59岁的吴公底在当地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六代人都信仰天主教的藏族家庭,而他本人在出生的第八天就接受了罗维神父的洗礼,罗维神父给他取了个教名——奥斯汀。他现在是茨中教堂的管委会主任,还会用古老的法国传统酿酒技艺酿造干红葡萄酒。1997年8月,他先是从曾在茨中教堂当过修女的小姨妈德利撒那里,学到了一套法国传教士传授的酿酒技术,后来他又将这项古老的酿酒技术传授给了村里的村民们。

  坐在吴公底家贴有耶稣圣像的堂屋里,当我一说起葡萄酒文化的话题,他的脸上顿时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想不想尝尝我酿的葡萄酒?”

  “想呀,早就想尝尝了。我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滇南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探寻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葡萄酒吗?”

  吴公底呵呵地开心笑着走到一个大瓦缸前,用一个大木碗舀了满满一碗呈红色、散发着醉人醇香的葡萄酒,端到我面前,我接过来喝了一口,那酒的味道、口感果然美不可言,从酒里能喝出乡土的气息、生活。

  适逢8月盛夏,茨中村的葡萄刚好成熟了,吴公底家也到开始酿造葡萄酒的时候了。一大早,他便和家人一起到自己的葡萄园里将那些已经成熟了的玫瑰蜜、赤霞珠葡萄采摘回来,将葡萄叶子等杂物拣干净后,全部倒在大桶里用木制的杵棒将葡萄捣碎,去皮,然后按比例放入糖,一般是每50千克葡萄加5千克糖,随后就密封起来进行存放……

  他边忙碌着边告诉我,法式的传统酿造葡萄酒共有破碎、发酵、过滤等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现在存放的这些葡萄酒3天要放一次气,12天后进行发酵的工序将葡萄皮渣捞出来;再存放2周后进行第2道过滤,目的是吸出酒液除掉罐底的渣子;再过2周后进行第3次过滤;经3次这样的过滤后,再用纱布过滤,然后满罐密封6个月后,酿造的葡萄酒就可以喝了。以上的这些工序除了要精心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发酵期间的温度,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一般在18℃为最佳。这样,酿成的葡萄酒才醇美。

  布村——世间最美的葡萄园

  “如果你要问世界上最美的葡萄园在哪里?它就在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内。”德钦县生物资源办公室的主任杨云峰告诉我,“澜沧江梅里大峡谷是一条美丽的大峡谷,曾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中的第五名。而澜沧江150公里的峡谷内正是德钦县的葡萄种植区,美丽的大峡谷、梅里雪山、明永冰川、藏族民居、葡萄园,绝对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

  我在澜沧江东岸的藏族村子——布村后面的高坡上,静静地注视着杨云峰口中所说的壮丽景观:澜沧江水从葡萄园下蜿蜒流过;两岸向阳的山坡上,那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村落、古寺镶嵌在峡谷边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葡萄园里,葡萄园边白色的佛塔上悬挂着的经幡在江风的吹拂下,不断发出“哗啦”的声响;葡萄园的上面,原始森林簇拥着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再上面,就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低海拔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和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藏语)。

  我虽然没有到过法国的波尔多葡萄谷,也知道那里的葡萄园很美丽,但同时拥有梅里雪山、白马雪山、明永冰川和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藏族村庄——如此自然的人文风光的葡萄园,也是世间不多见的呀!称之为世间最美的葡萄园也不为过。

  神奇美丽的土地,孕育的葡萄肯定是很神奇的。布村的藏族同胞种植的葡萄就是一种很神奇的葡萄,它是用来酿造冰葡萄酒的原料,这里也是亚洲目前少有的冰葡萄酒原料种植、酿造的冰酒庄!这里的葡萄园每天与雪山、冰川和神秘的经幡相伴。白天,它们吸吮着卡瓦格博吹来的清凉雪风;夜晚,沐浴着高原的月色。可谓是每天都在采纳梅里雪山的灵气,聚纯洁的雪域高原的日月精华。每年8月初葡萄就成熟了,但布村葡萄园里的葡萄那时不采摘却要让果实一直挂在枝头。冬天来了,冰雪覆盖了大地。葡萄就这样一直悬挂在枝条间经过一次次的冰冻,渐渐地浓缩……冬天再采摘时,那红玛瑙色的葡萄粒上竟然还带着晶莹的冰渣。这时的葡萄表皮虽然已经萎缩,但果实却依然健康富有汁液且十分香甜,破碎后的糖度达到了35度以上,这就是用来酿造冰葡萄酒所需的优质原料!

  夜幕降临了。欢畅的弦子拉了起来,高亢的弦子唱了起来,热情的主人为我准备了奶油渣、琵琶肉、酥油茶等藏族美味食品,藏族朋友们热情豪爽得厉害,频频给我们敬酒。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