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度假 > 旅行家 >

自驾游 探访西藏第一座宫殿

时间:2010-08-10 13:13    来源:时尚yoka
顺流而下 雅江之南   顺流而下 雅江之南 104km   拉萨-姐堆秀-松若林-岗则寺   姐堆秀,对于了解西藏的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那里以手工帮典闻名,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前往那里的理由。直到无意间认识了一位叫格桑的僧人,他是姐堆秀岗则寺的主任。在他的邀请下我们又一次来到姐堆秀,从此这个小镇成了我梦绕魂萦的地方。从拉萨出发,过了曲水大桥就进入了雅鲁藏布江流域,这条孕育了西藏文明的“天河”引领着我们朝藏南谷地进发。   一路上格桑跟我们讲述着他自己的故事。格桑30岁,他的父亲原来是乃琼寺的僧人,后将家乡的岗泽寺从山上迁到村里。于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管理着岗则寺。格桑爱拍照,爱四处游走,爱写诗和看电影。我们一会儿聊摄影技术,聊游走过的地方,一会聊经典的老电影,一会儿又聊到他的寺院和他的修行生活??我的心被他的话题带到远方随即又牵回现实!   格桑带着我们去了镇上一户藏民家看帮典的制作过程。帮典,其实就是围裙,羊毛织成,色彩鲜艳。通常是已婚妇女系戴,藏族人认为妇女不围帮典会使她的丈夫不吉利。老阿妈跟我们说帮典是在几百年前,藏族先民依照雨后的彩虹编织而成。   离开姐堆秀镇向南驶入乡道,一条窄窄的柏油路替代了以前的砂土路。没走几公里有个路牌,前方便是松若林寺,格桑指着那个路牌摇头叹息说:他们居然把寺名写错了!    沿着佛殿边的小径往山上走   从路边到山脚的松若林寺只有3公里土路,但需穿过民居。寺外的佛塔与民居相互映衬,佛塔外堆积了很多精致的擦擦。一只黄色的小狗一直陪着我们转佛塔,直到我们走进寺院的大门它便在门外安静地趴下。   寺院建筑只剩下这座三层的小楼,一层堆放杂物,二楼才是大殿。寺院的龙多主任对我们很是热情,因为我们俩是这些年来唯一的游客。龙多主任今年69岁,还精神矍铄地带我们参观寺院,并强烈建议我们到山上走走。   沿着佛殿边的小径往山上走,四周均是荒废的建筑,掩藏在层层枯草之中,依稀可以看出是原来的僧舍或佛殿。偶有一两位僧人倚靠在残破的石墙下念诵经文,也偶有一两个村里的小男孩在废墟间奔跑嬉戏,待走到山顶的一座“佛殿”旁,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玛尼石刻,雕刻精美,以佛像居多,经雨水的冲刷后更显圆润与历史的厚重。我摩挲着它们,心里想着随便搬一块回家都是艺术品,再想想,还是算了,拍张照片就好。   抵达岗则寺的时候月亮已经爬上不远处的山尖,但太阳还未下山。走进寺院那扇艳红的大门,眼前是一个小而温暖的花园,花园左侧一条小溪绕过花园后的佛殿,一位阿尼在殿前磕长头,院子里晒满了做藏香用的香料,一群小猫趴在二楼的屋檐晒太阳,细柔的藏香味,淡淡的花香,厨房里飘来的糌粑清香;绵长的诵经声和潺潺的水流声,心一下子就安静了,感觉不到时间的流淌,日子就这么简简单单快乐起来。    叫宁多寺的特殊寺院   寺院的晚餐当然是全素,三菜一汤。简单的土豆、青椒、萝卜在这里变成了美味佳肴。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主食居然是意大利面,不过是藏式做法!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惦记着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废墟、擦擦、石刻、枯草、小狗、月亮、阳光、风、花园,就只是这些简单的词语常牵引着我们一次次回到姐堆秀,去找格桑聊聊天,聊电影,聊摄影,聊修行,看看他写的新诗,或许来这里就只是为了吃一顿寺院的饭吧。   壁画绝唱 42km   姐堆秀-扎囊县城-白种村-宁多寺   在岗泽寺住了一宿,早上听着诵经声醒来,尽管眷恋也还是要上路。我们联系好了扎塘寺的主任索南望久,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会带我们去扎囊和泽当寺院。   姐堆秀到扎囊县城不过24公里,沿着雅江顺流而下。扎塘寺就位于镇子内,索南已经在那等我们了。他要带我们去一个叫宁多寺的特殊寺院。   前往寺院的路很难走,也许是雨季刚过,留下密密麻麻的水坑。路过一个村子叫白种村,索南说是扎囊县最穷的地方,土地不好,种什么没什么,也许这名字取得不好?其实“白种”为藏语,“白”意为“好”,“种”意思是“村子”。索南于是跟我们说了一个扎囊县不长农作物的故事:桑耶地方(雅江北岸)有很多药草,有茂密的树林和很多野生动物。雅江南岸却什么都没有,村民种出的青稞都不够吃,还得去买。那是因为在很早以前,南岸的人跟北岸的人吵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南岸的人脱掉衣服准备开打,后来莲花生大师来平息了他们的争斗。因南岸的人们都脱了衣服先挑起事端,所以南岸的这边土地贫瘠,什么都是光光的,草也少,农作物也不丰厚。   这么一个民间的传说当然不能成为雅江南岸土地贫瘠的理由,但一路走来,也足够荒凉。十几公里的土路走下来,确实尘土飞扬。眼看到寺院了,我们却不得不在乱石堆上挣扎,有一段还行驶在河床上。所幸这时已过了雨季,不然我们的车肯定得当船用,索南说如果连着下几天雨,寺内的僧人就都不能离开寺院了。   环顾四周,寺院建在半山,这座小山被两条河道夹着,我们的车停在山下金灿灿的树林里。寺院看似很近,走起来却是艰难。山路崎岖、陡峭,脚下全是乱石,不小心就是一个踉跄。好在寺院的米玛主任带着几位僧人来迎接我们,替我们背着两个相机包。    米玛主任带着几位僧人   米玛主任说该寺由白钦·仁钦林巴于13世纪初创建,属宁玛派。扎囊的十三贤人之一的宁多·唐杰肯巴出生在此地。主任还说寺内原大殿内有一个小湖,不知何年何月干涸成一条细细的水流。还未在寺院那间小小的会客室坐定,我就急不可耐问起寺院珍藏的一个宝贝。那是一个具有很强“法力”的普巴杵,据说可以抗旱防雹。米玛主任派人将普巴杵请到会客室,因为普巴杵一直供在护法神殿,而护法神殿不允许女性进入。但普巴杵被布包裹着,米玛主任说只有在藏历11月29日这天才能打开,而且那一天还要举行盛大的羌姆表演。虽然好奇心未被满足,但也只能尊重他们的习惯。心里充满了对这神奇的普巴杵和这座荒凉寺院举行的羌姆表演的无限向往。   正巧赶上寺院请了一位山南著名的工匠来塑佛像,共修17尊,且已初具雏形,摄影师宁心在一堆佛像前左拍右拍,却不小心碰掉了其中一尊佛像的花冠。我们正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时,却不想其他僧人和工匠师都哈哈大笑,并没有人埋怨。   在寺院的金顶可俯瞻整个山谷,米玛主任指着天空和眼前的河谷说:“寺院建在天三角、地三角、水三角的地方,便于密宗的修行。”一路尘土飞扬,回到扎塘寺住下,我简直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人”。好在时间不算太晚,来得及去看看寺内的壁画。扎塘寺的壁画不知看过多少次了,可每次到这里都还是想多看它一眼。扎塘寺于1081年由扎囊十三贤人的扎巴·恩协创建。扎塘寺壁画在西藏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后宏期卫藏最早的寺院绘画遗存,融合了汉地、西域以及印度的艺术因素,同时又继承了吐蕃的传统风范。   夜里留宿在扎塘寺内,一夜大风,可以听见寺院金顶的铜铃声。    残垣断壁间的辉煌   残垣断壁间的辉煌 154km   扎囊-吉汝乡结林措巴-加麻乡-藏王墓-昌珠寺-雍布拉康-雅桑寺-泽当镇   清晨,天空还未正式亮起来,空气里弥漫着桑烟的香气。我们准备踏着薄薄的雾霭前往山南的几座寺院,同行的还有扎塘寺的主任索南·望久。从扎囊县城往加麻乡这条乡道,被称为扎囊沟,沿途有几处小寺院都很值得驻足,而且素有手工艺制作传统。纺织、雕刻、绘画、陶器,也许每户人家都是一个作坊。在距离扎囊县城不远的扎域村,便是一个祖祖辈辈以制陶为业的村落,这个雪域高原上的制陶部落千百年来从未间断过。   强巴林寺距离县城不到1公里,强巴林佛塔虽只剩下塔基,依然可想见曾经的辉煌。历史上它曾有17层,这里还曾经云集了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商人开设的商店。结林措巴由强久贝1124年创建,属宁玛派。现今没有僧人,但恢弘的大殿让人走近它仍心生敬畏。空荡荡的大经堂内壁画依稀可见,有莲花生大师及25弟子,有千佛像等。大殿内的木柱上还有透雕花草,很是精美。   过了加麻乡便是雅砻河谷,大约在公元前800年,雅砻部落在这里发展壮大,大约一千多年后吐蕃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才将都城迁到了拉萨。来这里的游客多是为了参观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以及那闻名遐迩的藏王墓,很少有人知道在雅砻河的深处还有这么一座曾经叱咤风云的寺院——雅桑寺,雅桑噶举的发祥地,1206年由却吉门兰主持修建。    溯源而上 雅江之北   雅桑寺就坐落在半山腰,当我们把车缓缓开上山坡,眼前所见让人不免诧异:半山的平台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熙熙攘攘,索南说他们都是来找该寺的活佛雅桑仁波切治病的。雅砻河两岸是层叠的农田,坐落在半山腰的雅桑寺与雅拉香布神山面对面,传说这座神山是吐蕃早期赞普们下到凡间和升回天庭的地方。我们在寺外的茶馆和雅桑寺的主任一起喝茶,索南是一位优秀的翻译,有时候他的语速太快,我的思路总跟不上他。   隐隐约约传来寺内的诵经声,我们一起走进大殿,雅桑仁波切安详地坐在那里,嘴角挂着温暖的笑容,为我们每个人摸顶。   溯源而上 雅江之北 88km   泽当-桑日县-丹萨梯寺-桑耶寺   离开泽当,22公里柏油路便可到桑日县,过一座大桥便置身雅江北岸了。桑日卡玛尔寺在距离桑日县城2公里的地方,寺旁山坡上有座白塔,佛塔显得有些荒凉,只有索南那一件红色的袈裟在阳光下旋转。   寺院建在半山,建筑结构随着山体起伏,穿过庭院,等待我的不是佛殿大门,却是一圈转经道,走了一半才看见紧闭的佛殿大门。这种建筑结构的确少有,还真是巧夺天工。在寺院二楼可以看见雅江,农田在这个季节都闲置着,天蓝得彻底,没有一丝云。几场大风,把那些黄得可人的叶子都吹掉了,今年的雨水很少,那些小河都干涸了,冬天小鸟们来了住哪儿呢?只有几棵青黄参半的桦树在风中矗立。    上山的路却是周折艰难   寺内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是藏地著名女密宗大师玛久拉珍修行的地方。在她37岁时,以此修行洞为根本道场广收门徒。当我置身那窄小的修行洞不免浮想这位开创了觉域派的女人在1千年前是怎么修炼自己的呢?带着诸多疑问我们随索南一起前往丹萨梯寺。早听说过这座帕竹噶举的发祥寺,它于1158年由帕木竹巴·多吉杰布创建,曾经辉煌一时。   上山的路却是周折艰难,足足十公里。满山长满了一种藏语称为“sei”的红草。寺院海拔4300米,正在修复中,远望去是尘土飞扬的工地;走近它,就让我心生敬畏。丹萨梯寺比我想象中更宏大更幽深。大殿中央是天井,正在修复中,遗留下来的古老墙体足有两米厚,驼土的驴来来回回运送材料,十几头毛驴在这天井里一字排开还显得空旷??如此一座宫殿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建造的?索南说有资料记载丹萨梯寺及附近山头曾经住着18万人——那俨然就是一座城池——穷尽我的想象力也无法到达!   索南领着我们前去参观现在的大殿,殿前有很多放生的羊,它们不怕生人,却如主人般看护着寺院,我们靠近大殿它们就朝我们聚拢来,只有寺内的僧人来驱赶它们,它们才走开。索南跟我们详细解说着噶举派的历史与佛殿中供奉的佛像。他这一位萨迦派的僧人对别的派系依然了解深透。   驱车下山,正是夕阳西下之时,雅江在山脚向东奔流而去。    每一次的感受与体验均是不同   神奇湖水 措杰拉措 138km   桑耶-阿扎乡-拉萨   桑耶,汉语的意思就是出乎意料和想象的地方,而我总觉得那就是通往彼岸的大门。这座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创建于公元8世纪,以乌策大殿为建筑主体,一层为藏式结构,二层为汉式结构,顶层为印度风格。   乌策大殿(祖拉康)的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象征着须弥山。在它的四周有江白林、桑结林、强巴林、阿雅巴律林四座神殿,象征着四大洲。在四大洲的周围又有八座小神殿,共计十二洲。与乌策大殿四角成直线的位置还建有四座塔,分别是白色、黑色、绿色及红色。寺内珍藏文物众多,壁画题材丰富,各类石刻铜雕都极为珍贵。每年的藏历5月15日-17日跳金刚法舞。   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桑耶寺,每一次的感受与体验均是不同,这一次有索南作向导却又不同,因为他曾经在桑耶寺的佛学院学习过6年。于是我们终于有幸看到了二楼回廊内不对外开放的“秘密”壁画。壁画内容从创世之初观世音化身的神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出雪域众生开始,讲述了西藏的历史,直到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因回廊内不能完全遮蔽风雨,壁画稍有些斑驳,但这近百米的壁画依然恢弘壮丽。无论在桑耶寺停留多长时间,也只恍如一日,何况还有著名的青朴修行地需要停留。    桑耶返回拉萨的途中   桑耶返回拉萨的途中,沿雅江溯源而上,便可经过措杰拉措寺。这是一座宁玛派的尼姑寺,有近1200年历史。这里是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出生地,她是莲花生大师的明妃。四周山峰环绕,如莲花花瓣簇拥着这座小小的圣殿。寺院内有一湾湖水,清冽见底,忍不住上前掬起甘泉一饮而尽,肯定有某种能量进入身体了吧。寺内的阿尼个个纯真可爱,而且她们做的饭特别好吃。   返回拉萨时夜色正浓,点点繁星,月牙妩媚,树影幢幢在车灯的抚摸下听到它们轻柔的呼吸,我们行驶在银色大地上。   自驾资讯   拉萨-岗则寺 柏油+砂石路面,进入岗泽寺等小寺院的路很窄,四周牛羊很多,且经过村庄,要小心行人和牲畜。需自带干粮,可在寺院食宿,通常这些小寺院的僧人都很友好。   姐堆秀-宁多寺 柏油+砂石路面,如果是在雨季(7-8月)前往宁多寺最好事先跟当地人询问路况,如遇连日下雨最好不要贸然前往。午餐需自带干粮,晚餐可在镇上解决,有川菜馆。可在寺院借宿,扎囊镇上也有旅馆。   扎囊-泽当镇 柏油+砂石路面,过了吉汝乡便没有柏油路,剩下的搓板路很难走,尤其在雨季更要小心。午餐需自带干粮,可在泽当镇用晚餐,泽当已是繁华的“城市”,有很多饭馆,以川菜为主。雪鸽宾馆:0893-7828888 ;泽当饭店:0893-7825555   泽当-桑日县-丹萨梯寺-桑耶寺 柏油+砂石路面,前往丹萨梯寺的山路全是浮土,容易打滑,提速不能过猛。当日可在桑耶寺住宿。桑耶招待所:0893-7836666。   桑耶-拉萨 砂石路面,尤其雨季都是搓板路和炮弹坑,注意控制车速。沿途有一小段河滩地,都是细沙,较容易陷车。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三亚婚纱摄影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