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度假 > 旅行家 >

老克勒记忆中的"四大歌舞厅"

时间:2010-08-09 19:47    来源:解放网
入夜,街市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到了上世纪30年代,歌舞厅成了中外显贵巨商夜生活的首选之地,夜幕中的霓虹一个劲地渲染这里的风花雪月。 百乐门   百乐门大饭店舞厅   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令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 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   该娱乐场由杨锡镠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高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今址为愚园路218号。老克勒记忆中的
  大都会花园舞厅   1934年,广东商人江耀章在戈登路(今江宁路近南京西路)建成的大都会舞厅,就是当时静安夜生活的“地标”之一。几十年来,这家舞厅随着上海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从旧社会纸醉金迷的畸型消费场所,变成了新社会上海市民的“欢乐园”……   大都会是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大都会外呈八角形,里面正中一个穹隆顶,顶下正对圆形舞池,四周画栋雕梁,装潢得古色古香、富丽堂皇,与洋味十足的百乐门舞厅风格迥异,用现代的话来说,也算是“错位竞争”吧。舞厅配备停车场,冬有热水汀、夏日放冷气,配有当时最好的灯光音响设备,还有舞厅休息室,这些都是必备的硬件。在软件方面,要有最好的乐队,当时大都会的乐队不是来自西洋就是来自南洋;还要有红舞女。红舞女就像是名酒楼的招牌菜,引来垂涎欲滴的食客,显贵豪客一进舞厅,往往要红舞女作陪,于是红舞女应接不暇,一晚上忙着“转台子”不迭。老克勒记忆中的
  仙乐斯舞宫   当时是英籍商人沙逊的私人俱乐部。这个沙逊建造“仙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沙逊是旧上海外籍大冒险家之一,靠贩卖烟士起家,在上海开办了沙逊洋行。有一次赌博“跑马”,从马背上跌落左脚受伤,留下残疾,所以人们又称他“跷脚沙逊”。   据说某年圣诞节,沙逊到上海一家豪华舞厅“百乐门”跳舞,不巧已满座,只有加座了,沙逊定要沙发正座,没有办到。当时还有个习惯,凡是所谓“高等”人士,跳完舞让服务员(当时称侍应生)捧上帐单提笔签个名就可扬长而去,到月底结算付款。恰巧那天的服务员是个新来的不认识他这个“高等”洋人,仍硬要沙逊当场付给现钞。沙逊大发脾气,服务员也不甘示弱,冷冷地回敬他说:“要图舒服,自己去盖一座舞厅好了”,气得沙逊瞪眼睛吹胡子,认为有伤了他的“尊严”。回到洋行,传令立即建造一座要超过“百乐门”的舞厅。   不久,在1935年完全按照美国纽约“仙乐斯舞宫”的图纸开始建造,1936年11月全部完工。于是在静安寺路444号(成都路东段)出现了号称远东第一流的“仙乐舞宫”。当时主要作为沙逊招待客人的场所。1937年5、6月间,沙逊将“仙乐”租给中国人经营,才正式对外营业。老克勒记忆中的
  新仙林   今天的江宁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相对而立着两座大型商场:梅龙镇和中信泰富。而当50多年前,这条马路两侧最著名的却是两家舞厅:新仙林和大都会。   “当时的新仙林和大都会、百乐门、仙乐斯合称上海的'四大舞厅’,不过新仙林由于屋前有一大片花园,占地面积比另外那三家都大,厅内的舞池和座位也比那三家更多。”尤其是在夏季,新仙林还会在室外拉起彩灯开夜公园,“既能纳凉喝冷饮,又能跳舞听音乐,所费也不算奢侈,这样自然来者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内容投稿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三亚婚纱摄影
Copyright©2008-2011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风尚网 [ 蜀ICP备081098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