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时尚 > 风尚 >

民国七年大事记:以月里嫦娥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发展

时间:2019-03-25 13:14    来源: 品牌提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迅速的发展。近代上海是中国城市西化的先锋,上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工业、商业、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的十里洋场,远东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上海号称“东方巴黎”,很多本土实业家在这块黄金之地上发展起了一批名誉天下的中国名牌,上海永和实业公司的月里嫦娥品牌就是其中日化产业的代表。

1910-1936年的上海,化妆品行业发展迅猛

清末民初时期,化妆品和美容品以洋货为主。1870年就已输入上海的美国纽约化妆品牌子林文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欧美化妆品。此后,法国、英国、美国各种化妆品牌相继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比如西蒙香粉蜜、夏士莲雪花、司丹康美发霜、巴黎素兰霜、曲线安琪儿、培根洗发香脂水、力士香皂、李施德林牙膏……

之后中国本土企业家与国货实业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就是从上海发展起来的永和实业公司。上海永和实业股份公司前身为1917年叶钟廷创设的茂昌字号。1923年在上海闸北西宝兴路民生路购地建厂生产化妆品、纸盒、牙膏、香皂等。1928年起开始生产“永”字牌像皮球、套鞋等橡胶制品。1940年在长寿路建新厂。解放后先后合并建华橡胶厂,中央橡胶厂等。1966年改名国营上海橡胶制品三厂。

上海永和实业公司由江阴实业家族叶氏家族的叶钟廷、叶翔廷兄弟集资创办,叶氏兄弟早年在上海“德余号西洋庄”(主要销售欧美产品)和“昌盛号东洋庄”(主要销售日货产品)从事日用杂货批发、零售业务,但“五四”运动后,国人多次掀起“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爱国热潮,从而引发投资实业、发展国货的想法。永和公司陆续生产“月里嫦娥”牌牙粉、牙膏、爽身粉、香粉、香皂和香水等一系列日用化学品而闻名于世,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叶氏兄弟顽强的基因、百折不挠的性格无疑传给了年轻的第二代传人叶仲若。1947年叶翔廷自去台北,筹设“永和”台北分厂。叶家二代叶仲若因为青年时期敬仰鲁迅,参加进步青年社团,留在上海接班“月里嫦娥”品牌坚守国货。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迅速占据了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上海这座中国同西方交流的桥头堡便是其中的代表。新事物的产生往往要经历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正如唐振常所说,上海人对西方现代性的物质形式的接受,明显遵循着一个典型步骤,“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

中国古代化妆品以粉、黛、胭脂为主,后来大量西方护肤美容品涌入中国,传统的化妆品逐渐丧失其地位,被日益廉价的西方新式化妆品取代,但那时化妆品的定义与现在有着一定的差距。1933年《申报》上名为《一年来至国货化妆品业》中指出,“化妆品以广义言,包含牙粉、牙膏、香皂、花露水、生发油、香粉、扑粉、雪花粉等。”此外还有一些涉及了医药方面的产品,在当时都隶属于化妆品的行列,如祛痘类的产品。因此当时在药房、百货公司、洋行等地都能够买到相关的化妆品。

可别小看了这些化妆品,据当时媒体报道称,1934年的1—8月份,我国香水脂粉输入为1155117元。由此可见这些摩登妇女们对它们的追捧。不过之后国货日化用品逐渐在大众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1934年也被命名为“妇女国货年”。1917年,上海首家“环球”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开张,推出了白玉霜、白梅霜、多宝串等化妆品。相比之前洋货舶来品来说,这家公司的化妆品更接地气,对于长沙这个消费水平并不前沿的内陆城市的消费者们来说,真是刚刚好。

以月里嫦娥为代表的化妆品的“民国范”

1931年,电影女星王汉伦开了一家美容院,她家的经营范围包括烫发、化妆、修甲、祛斑、去皱等。想想看,你小时候见到的第一家美容院大概是什么时候开起来的?所以啊,千万不要觉得爷爷奶奶土掉渣了,我们现在玩的都是他们玩剩下的,我们现在用的也都是他们用剩下的。 张爱玲去世后,人们在她的寓所发现了用剩下的伊莉沙伯·雅顿时间胶囊的空罐子和露得清的面霜,她也并没有用所谓的奢侈品。民国女人,或者说从民国过来的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所以说起化妆品来都如数家珍。这也是民国范的一部分。

自十九世纪开埠始,上海经历了百余年的繁华与荣耀,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大都会,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来此打拼,他们中不少人也成为工商界的传奇,其中有一个来自江阴的实业家族,整整两代人的努力,造就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民族化妆品品牌“月里嫦娥”,开启了一段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的民国国货化妆品的瑰丽历史!

 

【 时尚新闻:时尚头条,最新的时尚资讯 】

 

 

Galia Lahav 高级定制婚纱大片

风尚网 @2017 www.VogueChine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11473号